江雪的作者

《江雪》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用千山万径,人鸟绝迹等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天寒地冻的图景,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借以表达诗人在遭受打击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江雪》独有的艺术特色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统一在一首诗里。
相关内容
-
少年闰土背诵段落
少年闰土背诵段落,,《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闰土在心中的美好形象: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害羞的农村少年的形象。《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1921年写的短篇小说《故乡》。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扩展资料:小说写“我”在听到母亲提到闰土时,脑子...
-
边城7-10章内容概括
边城7-10章内容概括,,第七章:翠翠慢慢的长大了,成了当地一个漂亮的女孩,和她母亲一般。爷爷开始为翠翠的长大而感到担心,不想让翠翠和她妈妈一样也离开自己。第八章:节日就快要结束了,却令翠翠久久不能忘怀。爷爷开始让翠翠掌舵。翠翠开始注意和她差不多大的小姑娘,看见各种各样的都记在心里,互相比较。第九章:顺顺家的老二说要翠翠和爷爷去他们家看船。翠翠并不认识这个人,只觉得他挺好。后来才知道他就是很多年前...
-
林黛玉进贾府内容概括500字
林黛玉进贾府内容概括500字,,黛玉母亲去世,抛父进京,《林黛玉进贾府》即通过黛玉的眼睛观察到贾府方方面面的人物。首先出场的自然是林黛玉。作者对黛玉容貌的描写共有三处:黛玉进府后,众人眼中的黛玉体弱、有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夸她“标致、气派”;宝玉眼中的黛玉美貌多情。林黛玉和贾宝玉之比 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
-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概括500字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概括500字,,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平儿吩咐柳家媳妇五儿照旧当差,秦显家的散去兴头,反要折变赔补亏空。贾环疑心,摔彩云私赠之物。宝玉等生日,众人贺赠,宝玉行礼吃面。探春传柳家媳妇收拾酒席,凑分子过生日。开席行令射覆,湘云醉卧石凳。林之孝家的回探春,撵出彩儿之娘。黛玉宝玉花下闲谈。袭人送茶,宝钗黛玉同喝。柳家媳妇送饭菜,芳官宝玉小燕同吃,宝玉吩咐先叫进五儿。...
-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物形象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物形象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塑造的是周瑜青年将领的形象。《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集中到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但苏轼在众多的三国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强敌的周瑜,故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作者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挑选足以表现人物个性的素材,经过艺术集中、提炼和加工,从几个方面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赤壁之战前,忽插...
-
红楼梦91至95回概括
红楼梦91至95回概括,,1、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薛家犯事,贾政和王夫人商量早娶宝钗的事。 黛玉问宝玉与宝钗的关系问题,宝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2、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秋纹叫宝玉,怕他不来,故意说老爷叫他。 老太太要办消寒会,宝玉高兴地想着宝姐姐也过来。 宝玉给巧姐讲起了《列女传》。 宝玉见柳五儿越发娇娜妩媚,所以才要她。 凤姐吩咐旺儿...
-
五石之瓠内容概括
五石之瓠内容概括,,惠子用的“大瓠之种”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的“不龟手之药”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这篇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要主动探寻规律,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利用它。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
-
边城3-6章内容概括
边城3-6章内容概括,,1、第三章描写了当地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有趣的事引起了从小在山里的长大的翠翠的兴趣。2、第四章爷爷带翠翠看龙舟,自己却因为要掌舵而中途离且没有去接翠翠。单纯的翠翠心里便有了很多奇怪的想法,也第一次接触到了别人,体验到了山外的生活。3、第五章两年以后,爷爷和翠翠一起过了一个中秋节。因为鸭子想起了过去的时光。4、第六章翠翠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开始接触到了外界的事情。但这些事和她小时...
-
藏戏4到7自然段概括
藏戏4到7自然段概括,,1、第一段:第1-3自然段。段意: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2、第二段:第4-7自然段。段意: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3、第三段:第8-20自然段。段意: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4、第四段:第21自然段。段意: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作品《藏戏》收入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第四课中,写作形式新颖,在《藏戏》中用三段反问句开头,引人入胜。...
-
复活56到59章概括
复活56到59章概括,,1、《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2、时代背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的重负,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3、这时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
-
阿q正传观后感500字高中
阿q正传观后感500字高中,,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
-
延安我把你追寻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延安我把你追寻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围绕“延安精神”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第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第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一节用了两个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追寻延安就像燕子追寻昔日的春光,就像小树追寻雨露和太阳。燕子是一种候鸟,它们春天飞到北方...
-
大堰河我的保姆人物形象分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人物形象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人物形象分析:这首抒情诗的突出特点,是成功地塑造了保姆大堰河这一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诗中主题的表达,诗人感情的抒发,都是通过塑造这一典型形象来实现的。诗人精微细腻地描写了大堰河怎样在地狱般的环境里,无言地进行着几乎无休止的各种劳动。而在这些劳作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充分展示出大堰河对诗人慈母般的爱。而在她“流尽了她的...
-
阿q正传500字概括
阿q正传500字概括,,《阿Q正传》是鲁迅的一部经典之作.这篇小说十分的短,但从几个方面写出了当时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他有些卑怯,善于投机取巧,自高自大,狡猾.阿Q是一个落后的雇农.作为一个落后的流浪的雇农.他的个性是非常突出的.他的生活方式,个性、心理活动和精神面貌不仅与赵太爷迥然不同,就是与王胡、小D等也显然有别。正想鲁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如阿...
-
哦,香雪内容概括100字左右
哦,香雪内容概括100字左右,,哦,香雪故事情节概括:讲一个叫香雪的女孩子,生活在闭塞的大山里,因为一列火车开过她家乡,而使她接触了外面的新世界。她因为喜欢一名旅客的塑料铅笔盒而上了火车,被火车带往别的地方,然后又凭借自己的双脚走回家。《哦,香雪》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哦,香雪》这篇小说的机钮,全在于铁路修通。...
-
呼兰河传节选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
呼兰河传节选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呼兰河传》,叙述以“呼兰河”为中心场景的乡土人生的小城故事,展示的是“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即20世纪10年代中叶前后小镇民众的生态与心态,是一曲国民灵魂改造的挽唱。《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
-
陈涉世家内容四字概括
陈涉世家内容四字概括,,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陈涉世家》是司马迁为中国古代社会里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写的传记。文中真实、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表现了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文章也比较生动地描写了陈涉和吴广的形象。陈涉出身...
-
童年的朋友内容概括
童年的朋友内容概括,,主要内容:高尔基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家门,从此还是一个孩子的他,只得在社会上自谋生路。中心思想:本文运用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通过对外祖母形象的细致描绘,表现了外祖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