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干燥,多喝水”成口头禅,但许多人听信伪专家,甚至不敢喝水。其实一些疾病就是从错误的饮水开始的,来看看360常识网的分析。

误区一:中医治病养生讲究多喝水

“生病了就要多喝水”,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并不是中医提出的,其实起源自西医。

每天要喝八杯水的定量概念违背了中医之旨。因为很多身体缺水的人,并不是因为没喝够八杯,而是他们连运用一杯水的能力都不具备。对这种人,中医首先忌讳“饮冷”,不喝温度过低的水,其次,就要提高身体的用水能力。

“口不渴”是一种重要的疾病信号。之所以不渴,是因为他们该代谢的水没代谢出去。除了口不渴,这种人还会不喜欢喝冷水,喝了就尿,眼睛和面部易胖肿等,这就是中医讲的阳气虚。

治疗要以健脾为先导,可服用“参苓白术丸”“五苓散”。如果伴夜尿严重,阳虚更深一些,多见于老人或未老先衰者,可以加上“五子衍宗丸”,前两者健脾利水,“五子衍宗丸”补肾利水,这三个药都相对平和,可长期服用。

喝了就尿的人,又不能在半小时内找到厕所,最好喝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加上葡萄糖和其他电解质,就组成了“口服补液”。口服补液就是西医的补阴,具体办法是把0.9克的口服补液盐,溶解在100毫升的白开水里。

误区二:早上喝凉开水伤阳气

有专家说,早上喝凉开水严重损害健康,甚至诱发多种疾病。其实,这要辩证看待。清晨是很多疾病高发之际,这时体温也是最低的,此时喝冰水,对尚处于弱小的阳气的确是打击。非但清晨,任何时候,喝冰水都是中医大忌。但如果凉开水是常温的,问题就不大,特别是热天,常温的水也不会凉到哪里去,不至于损伤阳气。

误区三:总口渴的糖友忌多喝水

很多糖友唯一的症状就是易口渴,但他们担心多喝水会加重糖尿病。其实恰恰相反。资料显示,因限制饮水而诱发病情加重的患者,占糖友的一至二成。事实上,糖友不但不能限制饮水,还应适当多饮水,除非有心衰的问题。

糖友之所以渴,是因为血糖过高,血比较浓,才使大脑出现了渴的反应,但过浓的血液对身体有巨大伤害,而多喝水是糖友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对于糖友来说,如果等到口渴才喝水,已经迟了。口渴严重的糖友,可用10克麦冬配3枚乌梅,开水冲泡后饮用。

误区四:喝水多了会伤肾

喝水多就要排尿多,会不会伤肾?会不会中毒?医学里确实有“水中毒”这个概念,但一般不会发生在正常人身上。唯一可能“中毒”的情况是,大量出汗后马上大量补充水分,但补充的是淡水。所以,如果运动量大,特别是夏天,最好补充盐水,或运动饮料,乌梅水、茶水、绿豆汤也可以。

现在,更多人的问题不是饮水多了而是少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的肾脏会随着增龄而功能下降,中老年人喝进去的水,会更多地排泄出去,其实更应该多喝水。

保健水应该怎么喝

感冒:喝更多的水。

《纽约时报》2011年1月21日撰文指出,感冒时多喝些水或纯果汁,对于疾病康复很有帮助,因为有助于冲走呼吸道上的黏液,让人感觉呼吸舒畅。此外,如果发烧了,人体出于自我保护机能的反应要自身降温,这时就会有出汗、呼吸急促、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多等代谢加快的表现,需要补充大量水分。多喝水不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于体温调节,促使体内病菌迅速排出。

便秘:大口喝水。

便秘的成因简单地讲有两条:一是体内有宿便,缺乏水分;二是肠道等器官没有了排泄力。大口大口地喝水,吞咽动作快一些,这样水就能尽快到达肠道,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中医认为便秘的原因之一,是人体缺少津液,大口喝水能起到迅速补充津液的作用,从而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建议,便秘的人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补充些膳食纤维效果更佳,所以最好每天喝一杯高纤蔬菜汁。

肥胖:餐前餐后喝杯水。

人体内的很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水”里进行。有了足够的水分,才能保证身体的代谢机制正常运转。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可以在饭前半小时左右喝一小杯水,增加饱腹感;饭后半小时,再喝一小杯水,加强身体的消化功能,有助于保持身材。

呕吐:喝点淡盐水。

呕吐是人体吃了不洁食物后,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为避免严重呕吐或腹泻后引起的脱水症状,可以适当喝些淡盐水来补充体力,缓解虚弱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