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峪蜜枣-平谷区特产苏子峪蜜枣
苏子峪蜜枣也称苏子峪大枣,因原产于平谷区苏子峪而得名。
苏子峪蜜枣(鲜枣平均50个一斤、最大40个一斤)核小、皮薄、肉厚,鲜食肉脆味美、嘎嘣、稀脆、罡口甜之说法。枣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美味滋补食品,早有“鲜枣红又圆好吃香又甜,解饿不坏胃吃后总回味”之美言。枣成熟晒干后,掰开果肉可拉丝尺余而不断,吃起来更是甜糯适口,如果端午节包粽子,一个粽子放两个枣,能将粽子全部染红,别有风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经检验分析,苏子峪蜜枣鲜枣含糖量高达45—55%,干枣含糖量73%以上;枣果发热量大,100克鲜枣发热量为110千卡,100克干枣发热量为349千卡,与米和面粉极为相似能代替粮食,故有“木本粮食”之美称;含蛋白质1.3—3.6%;含脂肪0.3—0.5%;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铁、磷、钙等)都是人体不缺少的营养物质;枣中的维生素,除维生A、B外,维生素C和P(又叫路丁)的含量很高,每100克鲜枣果肉中含有维生素C高达500——650%毫克,含维生素P高达3000毫克以上,居各种果品之首;枣果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被称为“活维生素丸”,1974年曾获北京市金果杯奖。
苏子峪蜜枣栽培历史悠久,是在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乾隆年间已是枣树成林。经选育与发展,逐渐形成品质奇佳的独特地方名优特果品,被作为贡品进献皇宫,成为皇宫特供品。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苏子峪蜜枣有了更新的发展,50年代经北京林业局和北京农大共同命名为《苏子峪大枣》,并作为一个枣品种写入果树栽培教科书。到60年代苏子峪蜜枣有了飞速发展,成为本村一项支柱产业,那时全村400口人年产干枣50万斤以上,每逢国庆节,中南海都从本村摘走脆枣5000斤以上,供国宴专用,仅大枣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以上。全村留有几句口头禅“要想富得早就得种大枣,人均百棵枣不愁富不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加之我国在70年代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在非人为情况下80年代初期全村枣树在一两年内全部疯掉,给全村老百姓造成了一次极大的灾难,经济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苏子峪蜜枣栽培面积迅速减少,引起果树专家的高度关注,得到大片枣树染病面临快死光的消息时,北京农林科学院的专家赵毓桂研究员专门来到苏子峪村寻找资源,从乡里徒步走到苏子岭就用了整整一上午,而后又在山坡的梯田上一棵一棵地找,终于找到了最美最健壮的一棵。赵研究员说这样的树苗抗病能力特强,十几年了,那棵枣树没得过病。在以后的20年里,人们发现通过大自然抑制,过去疯剩下的寥寥无几的几棵枣树的确不再疯了,而且还能正常挂枣,枣的品质仍然不差,苏子峪村把这一发现向区政府和果品办公室做了汇报,同时受到了区政府领导和果办的极大关注与支持,号召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要把这一历史悠久全国闻名的品种马上重新发展起来。在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下,又重新把发展苏子峪大枣定为支柱产业,同时又得到了大华山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截止到2003年底,全村已发展20万棵枣树,人均250棵,并组建了苏子峪果树种植园,实行企业化管理。2005苏子峪大枣年产已恢复到20万斤以上,近3000人来村采摘大枣,采摘大枣的收入就20万元。
蜜枣因为品种独特,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第二处有一模一样的品种,说它是一支独秀不算夸张,枣树滋生苗不用嫁接,出来苗就是大枣。但从苏子峪村引种的苗,离开苏子峪的土壤之后结出的果就完全不一样。苏子峪蜜枣既可鲜食、干食、还能加工枣脯、枣罐头等。枣晒干后,能保存一年不变质,好运输。
苏子峪蜜枣(鲜枣平均50个一斤、最大40个一斤)核小、皮薄、肉厚,鲜食肉脆味美、嘎嘣、稀脆、罡口甜之说法。枣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所喜爱的美味滋补食品,早有“鲜枣红又圆好吃香又甜,解饿不坏胃吃后总回味”之美言。枣成熟晒干后,掰开果肉可拉丝尺余而不断,吃起来更是甜糯适口,如果端午节包粽子,一个粽子放两个枣,能将粽子全部染红,别有风味,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经检验分析,苏子峪蜜枣鲜枣含糖量高达45—55%,干枣含糖量73%以上;枣果发热量大,100克鲜枣发热量为110千卡,100克干枣发热量为349千卡,与米和面粉极为相似能代替粮食,故有“木本粮食”之美称;含蛋白质1.3—3.6%;含脂肪0.3—0.5%;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如;铁、磷、钙等)都是人体不缺少的营养物质;枣中的维生素,除维生A、B外,维生素C和P(又叫路丁)的含量很高,每100克鲜枣果肉中含有维生素C高达500——650%毫克,含维生素P高达3000毫克以上,居各种果品之首;枣果中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被称为“活维生素丸”,1974年曾获北京市金果杯奖。
苏子峪蜜枣栽培历史悠久,是在明末清初发展起来的,乾隆年间已是枣树成林。经选育与发展,逐渐形成品质奇佳的独特地方名优特果品,被作为贡品进献皇宫,成为皇宫特供品。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苏子峪蜜枣有了更新的发展,50年代经北京林业局和北京农大共同命名为《苏子峪大枣》,并作为一个枣品种写入果树栽培教科书。到60年代苏子峪蜜枣有了飞速发展,成为本村一项支柱产业,那时全村400口人年产干枣50万斤以上,每逢国庆节,中南海都从本村摘走脆枣5000斤以上,供国宴专用,仅大枣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以上。全村留有几句口头禅“要想富得早就得种大枣,人均百棵枣不愁富不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加之我国在70年代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在非人为情况下80年代初期全村枣树在一两年内全部疯掉,给全村老百姓造成了一次极大的灾难,经济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苏子峪蜜枣栽培面积迅速减少,引起果树专家的高度关注,得到大片枣树染病面临快死光的消息时,北京农林科学院的专家赵毓桂研究员专门来到苏子峪村寻找资源,从乡里徒步走到苏子岭就用了整整一上午,而后又在山坡的梯田上一棵一棵地找,终于找到了最美最健壮的一棵。赵研究员说这样的树苗抗病能力特强,十几年了,那棵枣树没得过病。在以后的20年里,人们发现通过大自然抑制,过去疯剩下的寥寥无几的几棵枣树的确不再疯了,而且还能正常挂枣,枣的品质仍然不差,苏子峪村把这一发现向区政府和果品办公室做了汇报,同时受到了区政府领导和果办的极大关注与支持,号召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要把这一历史悠久全国闻名的品种马上重新发展起来。在广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可下,又重新把发展苏子峪大枣定为支柱产业,同时又得到了大华山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截止到2003年底,全村已发展20万棵枣树,人均250棵,并组建了苏子峪果树种植园,实行企业化管理。2005苏子峪大枣年产已恢复到20万斤以上,近3000人来村采摘大枣,采摘大枣的收入就20万元。
蜜枣因为品种独特,目前国内还没有发现第二处有一模一样的品种,说它是一支独秀不算夸张,枣树滋生苗不用嫁接,出来苗就是大枣。但从苏子峪村引种的苗,离开苏子峪的土壤之后结出的果就完全不一样。苏子峪蜜枣既可鲜食、干食、还能加工枣脯、枣罐头等。枣晒干后,能保存一年不变质,好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