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阳周山头村,自宋末建村,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13年,周山头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仅从村名而言,这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村落,却让轻视它的人出乎意料。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周山头古迹众多,巷弄曲折盘旋,墙头如群马奔腾,大屋高低林立,天井错落萦回,置身其中时失去了空间感和时间感。

周山头村建筑多以清代为主,其中周氏宗祠、古戏台、周氏香火堂、白衣丞相庙、钟山书院、石拱桥等公共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木雕、石雕、砖雕相当精细,尤以木雕为甚。

村里的一景一物都深藏乾坤大象。

松阳周山头村

18号民居这幢清末大屋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弄堂,分别建有外、中、内三重大门,进入中门后,门厅和正屋形成前后呼应的两组建筑,门厅中堂的书画和对联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已经漫漶得无法辨识。木雕精致的门厅在松阳古村落中常常可以见到,也不足为奇,但如此精彩绝伦却绝无仅有。檐柱上的牛腿和梁上的狮子大气庄重,刀功手法绝非出自常人之手。特别是月梁上那一对体积硕大的卧狮,被誉为“华东第一木雕”。

松阳周山头村

周山头古村的四大奇迹

周山头,位于松阳县三都乡最偏远之处,乃松阳、莲都、武义之交界。公路通到了村口就戛然而止,接下去的是一条贯穿村子逶迤而上的狭窄石级,和村外的通京古道相连,绵绵延延,伸向了大山的更深处。

初一看周山头,没有什么惊人之处,无非是古树老宅。但在村里一圈转下来,奇迹就出现了。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周山头村奇迹一:神秘钟山远看高近看低

周山头村正对着一座山,名曰钟山,因其形似一口大钟而得此名。

为什么要先提到钟山?皆因此钟山是周山头先人在此立足的缘由之一。

周山头村人视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为祖先,《钟山周氏宗谱》第一页上就是这位益国公周必大的图像。谱载,南宋末年,周必大第七世孙周洪梓为当时进士,因剿寇有功被封为“千户”,后躲避乱寇携家人至深山中,发现一座钟形的山,称之“钟山”。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你站得低看它,它也低,甚至低过整个村子;你站得高了,它也“高”了。

周洪梓惊奇:“此乃一座灵山啊!”遂在山对面落户安家,取名为“钟山村”,因皆为周姓,后人才改名为周山头村。

明成化年间,同乡秀才叶纲用一管纤细的毛笔将周洪梓这次神秘行程记录在《钟山周氏宗谱》中,周洪梓的喜悦在笔尖的跳动中真实地浮现出来,这次行程成了翻版的《桃花源记》,或者说是《桃花源记》在周山头的重现。

一直往村子的最高处走,看夹在村子和后山间的一座钟形的山,那就是钟山。它是不是比村子高出许多?要是站得再高一点看,它比这还要高,站得越高看它就越高。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如果回到下面再看它,情形就不一样了!

一路往下走的,到村脚的一块平台上,再看它,则远远低于村子。

这个视觉真是太奇妙了。

且不管从科学的角度如何解释此现象,但周山头的先人当初隐居此地,定是认为其中藏有禅机吧!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二周山头村奇迹二:古旧老房现“华东第一牛腿”

周山头始建于南宋后期,已有740多年历史,其保留至今的建筑多以清代为主,其中周氏宗祠、古戏台、周氏香火堂、白衣丞相庙、钟山书院、石拱桥等公共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木雕、石雕、砖雕相当精细,尤以木雕为甚。

它是现今为数不多没有被水泥钢筋破坏的自然村落,这也得益于它远离尘嚣交通不便的地理因素。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清中后期,荣归故里的周氏先人渐渐在村中建造起了一幢幢大屋。每座古民居内都有天井庭院,庭院四周以青石板铺成,中间则用各色小卵石砌成各种图案,就连院子两旁的石板花架和石花盆也雕着花鸟图。

村落中造型精致的牛腿花格门窗举目皆是,图案多为神仙人物、飞禽走兽、花鸟虫鱼、以及寓意丰厚的字迹,表达出周氏先人祈望子孙安居乐业、飞黄腾达的心迹。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18号大屋,是一幢清末大屋,有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弄堂,分别建有外、中、内三重大门,进入中门后,门厅和正屋形成前后呼应的两组建筑,门厅中堂的书画和对联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已经漫漶得无法辨识,但其木雕的精彩绝伦。

檐柱上的牛腿和梁上的狮子大气庄重,刀功手法非比寻常,月梁上那一对体积硕大的卧狮,被誉为“华东第一木雕”,又名“华东第一牛腿”。

此屋的建造者是当时周山头村最德高望重的祖先,请了四个木雕师傅雕刻了三年才完工。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周山头村奇迹三:安宅第数百年无大灾

村中的老前辈称,周山头村数百年来从未出现大灾大难。

村口的一棵350多年的江南油杉,是村里的吉祥树。相传当年日军到村里,以为村民都躲到树洞里面去了,拔刀刺树,树流出鲜血,以为人已死便离去。村人视其为救命树,后来江南油杉身上出现了一大块的刀疤。

一个历史深厚的村落总会留下一些玄妙的故事,周山头也一样,随手一翻满纸典故。族谱中有一篇《松阳周处士墓志铭》,撰写人是大名鼎鼎的刘基,此文收录于刘基所著的《覆瓿集》。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从该文得知,周处士(1279~1315),讳铿,字希声,号冰壶,周继祖之父,周继祖元朝时署丰城县令,与刘基同在江西为官,两人情趣相投,遂成挚友。刘基日后将孙女许配给了周继祖之孙周景霁,两家由挚友发展到了姻戚关系,由此可见他与周氏世家情谊之深。

《四库全书·犁眉公集·卷二》还收录了刘基的一首诗题——《为松阳周处士冰壶歌·并序》,在此抄录如下:

冰壶者,括苍周处士之所以自号也。夫冰太阳寒水之凝,而壶者器也。水凝为冰,至柔而变为刚,天下之刚莫尚焉。壶之贵者,以玉为之,虽粟而冰乎其腹,仆切畏之,於是乎歌以谇焉。歌曰:

阴风吹空寒凛冽,玉壶夜半玄冰结。

十二楼中琐翠鸾,太微宫里悬明月。

明月流光照玉壶,珠飞上天沧海枯。

青女鍊霜封贝阙,燧人焫犀龙泣血。

银河凌澌膠北斗,五色石裂娲皇走。

相看一笑天茫然,回首人间三万年。

一篇墓志铭,一首诗,刘基的文采为周氏家族赚足了风头,至今让后人津津乐道。

松阳周山头村

传说刘基曾经留给周山头一幅精妙的风水布局图:钟山坐落在村南的朱雀位上,朱雀五行属火,因此需要以水镇火,以保佑村落的平安。

周氏香火堂处于村落中心点,门前挖有一口池塘,对应着村南的钟山,池塘镇住了火气,周山头村因此从未遭过火灾侵扰。

村人将这一功劳归结给了刘基,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臆造,一条由青田、丽水延伸过来的古道经过周山头村,由此进入宣平,通向金华、杭州以及更加遥远的南京,当年刘基有可能多次奔波在这条古道上。

而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周氏与刘基是姻戚关系。他们坚信,既然距离周山头不远的武义俞源太级村是刘基设计的,那么作为姻戚的刘基更有理由为周山头村设计一纸风水图景,以庇佑自己的后世安居乐业。

传说归传说,史料中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蜿蜒的史迹有如隐秘的山间古道,充满了想象和猎奇。

这个与姜太公、张良、诸葛亮齐名的千古帝师,为周氏家族留下众多的文化渊源,在他们的舌尖上不停地翻版,成为一笔巨大的历史谈资。

丽水松阳周山头古村

周山头村奇迹四:周氏宗祠布局讳莫如深

周山头村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座“钟山书院”,算年代有近二百年了。这座悬在溪边的木板房是周氏族人教育宗族子弟的场所,那些四书五经在这里一遍遍地翻阅着,童子的嘴里熟读着圣贤经典语句。

根据族谱记载,周山头村从始迁祖周洪梓起,共有70多人取得了进士、举人、贡生、廪生等各种功名,出仕为官者不下数十。

周氏宗祠镇守在村口,它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门墙上布满了壁画,金硃红漆涂满了枋梁。我们来到时,宗祠正在修缮中,除了主架尚在,门板等几乎都拆下放在一边。

宗祠大门贴着一副对联:“爱莲世泽;细柳家声”。爱莲是指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著的《爱莲说》,细柳讲的是西汉名将周亚夫统领大军平定七国之乱,一文一武,成为周姓祖上非常荣耀的名人。

进去,仍可见宗祠挂着三块字迹斑驳的匾额,分别是“敦伦堂”、“率祖敬宗”和“敬酬祖德”,字体轩昂,洋溢着雍容的气度。

周山头村坐北朝南,坐落在一片封闭的谷地中。让人惊奇的是周氏宗祠却是坐南朝北,与村落朝向正好相反。

询问了多个老者,有人说宗祠是死人居住的地方,所以阴阳相反,事实是这样的吗?

宗祠大门出来,向东又有一道外门,使得宗祠从形制上看起来又是坐西朝东,这就否决了老者的说法。为什么会设计成倒座形式呢?

到底是谁为周山头设计的这么一个讳莫如深的布局呢?

岁月将真相贴上了封条,也许永无破解的可能,只留下村民一厢情愿的猜测。而在村口,一块神似于蟒蛇的石头似乎也另有玄机,它横在宗祠的前方,蛇头正对着宗祠,这,会不会是宗祠大门倒过来的原由?假如宗祠大门朝南,不正好与蟒头对冲吗?

相信风水的周山头先人会不会因此设计了这一布局?

松阳三都乡古村落最为密集,有1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周山头村由于相对偏远,故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