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存之道

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无患子科龙眼属
常绿乔木

去年,我已发现,在我家小区里有一株桂圆树(重庆人对龙眼的叫法)。但我仔细地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后,发现只此一株。这是本小区的特色之一,有相当多的孤本植物,我一直在猜想,当初为我们这个小区配置绿化物种的,是怎样一个妙人儿啊,有点儿任性,但真是可爱。
但这树太高了。去年夏初,我眼睁睁看着它开花,却只能望花兴叹。谁知不久前,我忽然发现,就在离这树不远处,居然还有一株小树,同样满树繁花!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
我对意外到手的龙眼花热情高涨,火速拍了照,采标本解剖之。实质上,这是一名植物上瘾者在遇到一个新物种时迸发的激情,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龙眼的花,恐怕觉得无论颜色还是花型,都称不上好看。
然而,它经得起最细致的微观。

圆锥花序顶生

龙眼花分雌雄,两种花混生于同一花序。雄花有8枚伸出花瓣的雄蕊,数目跟同科的复羽叶栾树一样;花丝中下部具开展的白色柔毛。花萼与花瓣都是5枚,交替互生。花瓣相当特别,上面缀满了华丽的长柔毛——带毛的花瓣可是很罕见的!以至于一开始我都不敢相信,等确定后,又觉得特别兴奋。

雌雄花同序
雄花,雄蕊8

花瓣带长柔毛

雌花的模样,跟我们平时对“花”的概念相去很远:一或两个紧挨在一起的“小棒槌”,表面还坑坑洼洼的不平整,只有中间那两根柱头,清晰地表明了它的真实身份。这个“小棒槌”,就是水果龙眼的前身了 。

雌花

回看拍的照片时,我越看越觉得这花实在精巧:花分雌雄,各司其职;花萼、花瓣及花丝上都是毛茸茸的,这些毛毛可以沾住散落的花粉,延长授粉时段,进而提高授粉成功率;它还懂得间苗策略,子房有三,但不惜牺牲其中一两个只求成功地结出一颗果实。此外,花心还有肉质的花盘分泌蜜汁,散发出香甜的气味——在人类眼里其貌不扬的龙眼花,可是很受各种传粉昆虫青睐的。

大杀器,肉质花盘 

在昆虫们眼里,龙眼可是十分诱惑的

龙眼充分示范了一种适合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之道:在个头、颜值完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如何拼尽全力、用尽心思笑傲江湖。
昨天跟一位朋友聊起喜欢的植物,她说她偏爱明艳大气型的花,而我一向对看似不起眼但“内心腹黑”的精致小花毫无抵抗力,就像龙眼,往年写过的喜旱莲子草。这类植物拥有复杂又有趣的灵魂,曲径通幽的心事,比一览无遗的艳丽大花更耐得起深入的探究,因而更有乐趣。

花若离枝,一枚完成了使命的雄花飘落

龙眼的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对生或近对生。小叶薄革质,全缘但边缘略反卷,最独特的特征是叶基部非常显著地偏斜不对称。

小叶基部显著偏斜

奇数羽状复叶

龙眼原产我国南部至西南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晋代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记录:“龙眼树如荔枝,仅枝叶稍小,壳青黄色,形如圆,如弹丸,核如木梡子而不竖,肉白而带浆,其甘如蜜,一朵五六十颗作穗,如葡萄然。荔枝过即龙眼熟,故谓之荔枝奴,言常随其后也。”《神农本草经》亦有记载:“龙眼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聪明,轻身,不老,通神明。一名益智。生山谷。”
查资料时发现,“荔枝奴”几乎是我国古籍中对龙眼的一致定位,但就我个人的口味来说,喜欢吃桂圆远胜于带酸味的荔枝。
四川泸州就以出桂圆闻名,当地出的品种个头比较小,但口味清甜,核也比较小,捏上去果壳较硬。记得小时候,老爸经常去泸州出差,碰到桂圆上市的季节,就会捎带一些回来给我们尝鲜。如今重庆市面上卖的,大多是捏上去软塌塌的泰国桂圆,口味远不及泸州桂圆。

桂圆成熟,摄于2019年9月中旬

桂圆在夏末秋初成熟。有一年白露节(九月八号),我们全家开车回川西乡下老家,刚好看到报上说,白露节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龙眼,我就顺手在单位门口的水果摊买了几斤,在路上大家一起吃,自觉还蛮有仪式感的。
写这篇时,我特意查了下,说这是福建福州一带的民间习俗。向厦门的好友求证,她说确实如此,但厦门并无此风俗。她还介绍说,“厦门最好的龙眼叫凤梨穗,可能因有菠萝的香气而得名,粒大、皮薄、肉厚、多汁、清甜”。听得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中国植物志有记载,我国龙眼栽培最盛的省份,就是福建。

文章与植物图片(除注明出处外)均为作者原创

植物上瘾者
微信号:plantfiend
发现每种植物的独特之美

我的生存之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