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的象征意义:古时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尤其爱以兰赞君子?
网友提问:
古时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尤其爱以兰赞君子?
优质回答:
梅兰竹菊,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是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所以,被称为“四君子”。
梅兰竹菊的寓意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着一片真情,以花为媒以花抒情,展开想象的空间,使花木草石拓展了更深的意义,而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
梅花:梅花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兰花:花朵色淡香清,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竹子:经冬不凋,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菊花: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梅兰竹菊象征的意义
梅花的象征意义
不屈不挠,坚韧顽强。梅花自古以来象征着高洁、坚强、谦虚的品质。梅花是象征品行高洁的隐士,“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和靖最著名的诗句,他将梅花传神的描绘了出来。
梅花是一个高洁的隐士,清和淡雅,又有着刚烈直肠的品格。梅花象征欺霜赛雪的美人,古人以梅花比喻美人的非常多,象征着美人的美丽和傲骨,坚强、高雅、有着高尚的心灵、高风亮节、高洁、坚贞、坚毅、忠实、忠贞,浩然正气。
兰花象征的意义
兰花是我国古代传统名花,自古代表女性气质高雅,男性文雅淡泊,兰花象征着手足之情,表达朋友间友情坚固,彼此信任,它象征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表达爱国情意,同时,兰花也象征纯洁的爱情,和对爱人品性的赞美。
气质高雅:兰花在中国自古有“蕙质兰心”之称,意指女性温柔贤惠气质高雅,也指男性文雅淡泊君子做派。同时兰花也被称为“国香”,象征高洁清丽。
手足之情:兰花象征着手足之情,常见的词汇有“金兰结义”等,可以用来形容兄弟姐妹间感情深厚,朋友间友情坚固,彼此值得信赖。
爱国之心: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之一,象征着中华民族柔中带刚、温柔、强劲的气质,常见于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引申为爱国之心。
表达爱意:兰花也能够表达爱意。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人,用兰花来表达自己的爱情和心意,象征着爱情的纯洁和对对方品性高洁的赞美。
竹子的象征意义
竹子象征着君子和骨气,有着刚正不阿、坚持自我的意义,及长寿的象征。由于其外貌一直为翠绿,人们认为其素面朝天,简约淳朴,所以,也是淳朴的象征。
骨气的象征:古代人喜欢用植物比喻人,君子是大家对竹子的普遍称为。说的是它为人坚持自我、不怕威逼利诱、刚直不阿、有气节、谦虚等。历史上的古装剧,有很多庭院中长竹子的身影,古人甚至说“不可居无竹”,以竹子来比喻自己,不是追逐世俗名利的人。
正气的象征:都说竹子是不屈服的代表即使弯曲,也不会被折断。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有正人君子的风度。也就是积极向上、正派、阳刚的气魄。
长寿的象征:竹子的生命力算是植物中最长久的,所以,人们也用竹子来比喻长寿安宁。
淳朴的象征:竹子从发芽开始,一直是翠绿的颜色,人们则称之为素面朝天,简约淳朴,不像花儿那般娇艳,只能维持数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了解的竹子还有许多象征的寓意,例如无私奉献、坚韧专注、清淡高雅。从古至今,竹子一直都被文人拿来吟诗作画,竹子的寓意也是他们所追求的意境。
菊花的象征意义
中国是菊花的故乡,三千年前,人们就开始栽种菊花的历史。菊与梅、 兰、竹,自古就是中国文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四君子”之一,菊花不仅是中国文人,人格和气节的写照,而且被赋予广泛而深远的象征意义。
象征天道:三国时有个著名的书画家,名叫钟繇,他的儿子钟会文武双全,写过一篇名为《菊花赋》的文章,他认为悬崖菊(菊花的一种)是天地之气交感所生,它让人感觉到天道的存在,因此是天道的象征。
象征正直:菊花多为纯黄色。黄色是中华民族最高贵的颜色,并称黄色为中色,也叫正色。所以,菊花可以象征做人正直,不偏斜。
象征斗士:“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带有明显寓意的诗作里,菊花成了饱经沧桑的勇敢坚强的斗士,为民请命,替天行道。
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梅兰竹菊已成为中国人非常喜爱的植物,是众多花卉中杰出的代表。在人们处于逆境时,她是人们心中的精神支柱,鼓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图强。在人们处于顺境之时,成为提升素质、修身养性、美化环境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梅兰竹菊的精神已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躯体中。
其他网友观点
我认为:是因为是根据它们的品质而论。中国人喜欢借物比志。梅,探波傲骨。兰,深谷幽香。竹,清雅澹泊。菊,凌霜飘逸。因而,画家及文人墨客总愿以此比喻人生。傲,幽,澹,逸。
其他网友观点
梅、兰、竹、菊为什么是四君子。自然是他们具备了正人君子的品德行为,具备了做人的原则和信仰。说明了人们对文化精神的发展和追求的重要性,证明了人们对正人君子是充满着崇拜和敬仰的。
告诉人们做人就要象梅花有坚贞高贵的气节,象兰花有素洁而不凡的品格,象菊花有淡雅而超凡脱俗的神韵,有竹子一样正直、纯正、清雅的精神。
目的就是让人们去学习和领悟,他们那种俏不争春,临赛不惧,冬不雕,傲立风寒的习性,清新儒雅的气度。他们这种钢健有力的精神,实质就是勉励人们,具备饱满的热情、坚强的信念、自强不息精神。从而让人们胸怀大志,奋发向上到达成功的彼岸。
其他网友观点
“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了崇尚勤劳、善良、坚强、不倔不饶,清廉 、节简、气节等优良的传统文化,也叫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精神恰好就是“梅、兰、竹、菊”所具备的。中华文化又善于借物喻情,梅花欢喜漫天雪,不畏严寒的精神;兰花清新素雅;竹子高风亮节;秋菊能傲霜,风霜其奈何。就是这些特性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吻合,所以选择这四样为四君子。
其他网友观点
笔者尝试回答您的问题。
“梅兰竹菊”之所以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是因为中国人有感物喻志的传统,把四君子喻为人格的象征。我们从这些梅兰竹菊中观到了一种人应具的品德。于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借梅兰竹菊,寄情畅神!
▲梅花盆栽
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兰花盆栽
所谓“空谷幽香,孤芳自赏”;居室里供上一盆兰,冷香满屋,适心畅怀,多美!
▲竹子盆栽
我们说虚怀若谷节节高,竹子他就是很清秀,很孤立,冷冷的。 通常以竹赞美人的高风亮节,虚怀若谷。
▲菊花盆栽
秋天来了周围萧条,一束菊花,真有傲霜斗雪那种独立性,君子那种独立性很重要。所以人要独立,不要跟别人比,都是因为跟别人比攀援自己拧掰了,把自己里面活好就对了,烦恼都是自己找的,比出来的,每个人都是皇帝啊,一羡慕烦恼瞬间就跟着来了。
以上就是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的原因。
感谢您的阅读!
(请支持原创,欢迎关注交流!)
其他网友观点
作者简介: 魏斌彬 男 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2002级 中国画专业
梅、兰、竹、菊以其独特的自然属性,被历代文人赋予“四君子”之雅称,是与文人士夫自身道德修养有着莫大的关系。文人画所寄寓的人格精神,有其永不过时的时代性和当代意义。
随手翻开一本中国画画册,表现“梅、兰、竹、菊”题材的绘画杰作,比比皆是;随意摊开一卷中国古典文学诗集,歌颂和赞美“梅兰竹菊”的诗词歌赋,也是琳踉满目。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出现如此多的咏赞“梅兰竹菊”的题材,这就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了。在我国漫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这绝不是偶然。
梅,属蔷薇科,系多年生落叶乔木,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以格调高雅,色、香、韵、态俱佳,凌寒独放而倍受文人喜爱。
兰,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丛生,叶子细长,花味清香。常生长在深山野谷,所以常有“空谷幽兰”之说。
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节明显,节间多空,质地坚硬,可做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竹叶经冬不凋,耐寒坚贞;竹干挺拔向上,不畏风雪,即使遇到外力,也是宁折不屈。
菊,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种类繁多,有的花可入药,也可以作为饮料。在秋风肃杀的秋霜中,也只有菊花傲然挺立,开出艳阳金秋。
“梅兰竹菊”为什么被尊称为“四君子”?潘天寿老先生的一番话正是一语道破真谛。“盖梅兰竹菊等,为植物中清品,不可假丹铅以求形似,须以文人之灵趣、学养、品格注之笔端,随意写出,以表作者高尚纯洁之感情思想,一如《三百篇》之草木鸟兽,《离骚》之美人芳草者然。故世称为四君子。”①可见,是其植物本身独特的自然属性散发出的一种令文人雅士倾倒的君子气度。
中国的文人两千多年以来,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当以儒家经典—-《四书》,最为典范。其中《论语》、《大学》成为文人自我修身养性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论语》中,孔子提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文人士夫首先当立志于道,以道德仁义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且推之于人、于社会、国家,并由此而游心于艺,达到高妙的境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文人,大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想。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志于道。宋代大儒张载也曾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积极用世的思想,是孔子孟子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六经之一的《礼记》也为文人士夫提供了行为规范。《礼记·儒行》中提出:“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吕氏春秋·士容论》中也提到,“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狼,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临患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达到这样品德,方能成为至善。《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②南宋大儒朱熹是这样解释《大学》的:“《大学》者,大人之学也。”他所谓的“大人”,不是地位崇高的大人先生,而是人格高尚,达到充实而光辉的理想品格的“大丈夫”,亦即道德上的巨人。当人人都以大学为本,彰明自己天赋的灵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除去旧染之污而自新,而且要做到完善的地步。《大学》中还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③这说的是,人必须研析穷究一切事物的真理,才能增进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意念,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灵,才能修炼好自己的品德,直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进而让人人都能彰明他们自己的明德,就能达到理想的至善、至美的社会。《大学》中提出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也是文人自我修养品德的指导思想。只有知道要达到至善的境界,意志才有定向;意志有定向,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所处而安;能够所处而安,才能处事精详;能够处事精详,然后才能达到至善的境界。
《大学》的三纲领:明德、亲民、至善三者由内而外—-由“内圣”而“外王”,形成紧密的联系,是儒家思想的精萃,是中国文化的根。
儒家学说对文人士夫品德的自我修炼的要求,与梅兰竹菊的自然属性有共同点和契合点。“四君子”正是古代文人追求高尚品格的形象写照,是其人格精神的象征。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梅干则以老辣苍劲取胜,象征着不畏强权,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的人格精神和人性魅力。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文人士夫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就是那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文人常以“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林逋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种“清逸”的诗境格调,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也是文人士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的“凌寒独自开”的孤傲,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梅的这一自然特征与古代文人所经历的遭遇一样。王冕,出身农家,勤学苦读。工书画,能诗文,兼长治印,常在诗文中流露出对社会现实黑暗腐败的不满。④元代时,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致使一部分汉族士大夫只能寄情于诗文书画。元代后期,政治更加腐败,各种矛盾错综而尖锐,不少文人处于失意境遇之中,也往往以书画自鸣清高。王冕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隐居九里山以买画为生。他的传世作品《墨梅图》[附图(一)],尽自然之本性,神韵秀逸。在构图上,一枝梅干从画面的右角往左横生一枝。枝干疏密有致,一改前人疏枝构图之风。主干如龙,遒枝似铁。枝梢力挺,有如钓竿。长枝疏,短枝密。梅花则以淡墨写出,繁花密蕊,同时做到密而不乱,繁而有韵。他的梅花,千蕊万萼,含笑盈枝,占满画幅。画中的题画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借梅花抒发其志趣,流露出不甘为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空谷幽兰,无人自芳。”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自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之风,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以其那若无似有,怡人心神的幽香,不知迷倒了多少墨客骚人。孔子誉为王者之香;屈原为其植百亩,树九畹;赵孟坚写《春兰画卷》;郑所南为之一开画坛新风。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是南宋著名诗人,兼绘事,曾为宋太学生。南宋亡国后,隐居苏州寺庙,坚不仕元,坐必南向,自号所南。⑤他的诗颇多感时伤世之情,抒发了他对故国的怀念。绘画上则精于墨兰墨竹。由于自身的处境,常作墨兰,疏花简叶而不画土,以喻自己无国土可着之意。他的诗多借物寓情,以兰花的清品来表示“故国之思”;曾题画兰“纯是君子,绝无小人”,以寄托高雅之情。郑思肖画兰完全是借物抒情言志,所画兰多疏花简叶,不求甚工,而自由挥洒,更觉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传世《墨兰图》[附图(二)],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亦不画土,益显花的品格不凡。画上题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竹有着其独特的精神寓意。竹,其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竹,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竹,虚怀有节,是谦谦君子之风的体现;竹,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世人所称颂。文人对竹的喜爱,甚至达到虔诚的地步。东坡先生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甚至还有文人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文同,字与可,梓潼永泰人,号锦江道人。曾在京城任太常博士,集闲校理,操韵高洁,尤擅画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⑥文同爱画墨竹,对竹进行过深入的观察体验。“胸有成竹”的成语就是说他画竹从思考到动笔到最后画成的思想过程。文同在四川陵州、陕西洋州等地任地方官时,清政廉明,爱民如子。正是由于这些高尚的品德,深受百姓爱戴。在他调任浙江湖州时,在赴任途中便卒。但湖州的老百姓景仰他的品格,仍尊称他为湖州的父母官,所以也为他留下了“文湖州”的千古美名。传世其代表作《墨竹图》[附图(三)],采用“S”形构图,先抑后扬。以一棵弯弯的竹子由画面的左上角伸向右下方。竹杆虬曲,似经过重重困难才破土而出的。文同以浓墨画叶面,淡墨画叶背,潇洒多姿,竹枝挺劲有力,独具韵味。文同的这种高风亮节的人格精神正是通过绘画得以完美体现。苏东坡给文同写过的一首诗,“壁上墨君不解语,见文尚可消百忧。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⑦把文同的寓竹之情和他的品格合而为一,堪称完美诠释。
菊,群芳中的隐者,在万花即将枯萎的时候,悄然绽放于田野村舍,木栅竹篱。在凛冽的秋风中,开出的花朵,可眩黄郁金,可皑皑白雪,可水墨滴翠,可万紫千红,皆是一派自然潇洒的气度。历史上咏菊的诗人可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的陶渊明深情地吟咏之后,千百年以来,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萧散气质,与诗人经历苦闷彷徨之后,获得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儒家那种务实,积极用事的精神和道家那种萧散冲和,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在此得到体现。
陶渊明,东晋文学家,寻阳柴桑人。他生活在没落的官宦家庭,少年时受玄学影响,闲静寡言,不慕名利,闲居乡里多年。他二十九岁出仕,曾为州祭酒、参军,经历了时宦时隐的生活,期间发生了桓玄谋位,刘裕起兵等政治风波。他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黑暗,因而更加渴望返归田园,摆脱为口腹之饥而做官的生活,保持纯真质朴的本性。四十一岁时,因为家贫,求为彭泽令,为官八十余日便借故辞官,赋《归去来兮》辞,息绝交游,不再出仕,躬耕自资,饮酒赋诗,自娱心志。在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千古绝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见其爱菊之情之深。他高洁、孤傲的人格和“桃花源”的理想,以及诗意化的生活情趣,对后世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从文徵明《三友图》的题画诗中就可以看出,他对陶渊明的仰慕。“寒英翦翦弄轻黄,百卉凋零见此芳。天意也应怜晚节,秋光端不负重阳。郊原惨淡风吹日,篱落萧条月有霜。输与陶翁能领略,南山在眼酒盈觞。”⑧徐渭的《花卉图》[附图(四)],描写的是几朵菊花和鱼蟹和酒坛的画面。画中的菊花在徐渭的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生趣盎然。花瓣以淡墨勾出,叶则用蘸墨法点出。墨色变化自然,气韵凛然高洁,给人一种不求富贵的独立的人格魅力。
“梅兰竹菊”四君子,以梅之傲然不群,兰之高雅脱俗,竹之虚怀有节,菊之清新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古代文人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忙忙碌碌的都市人,都在追求一种物质享受,久而久之,身心交瘁。常常感到迷惘,失去自我。 “四君子”以及文人画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无疑是给这喧嚣世界的一剂清凉剂,让世人自省,由此知道自己心灵的渴求和归宿。文人画所寄寓的人生的感悟,有其永不过时的时代性和当代意义。
参考文献:①潘天寿,《中国绘画史》,第148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
②蔡志忠,《大学-博大的学问》,第3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③蔡志忠,《大学-博大的学问》,第6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④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第219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⑤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第20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⑥潘天寿,《中国绘画史》,第151页,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出版。
⑦《苏东坡全集》,第55页,《送文与可守陵州》,转自《文人与画-正史与小说中的画家》,第124页,严善淳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⑧《文徵明书画集》,第245页,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图文采集于网络,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欣赏和参考。)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古时为什么称梅兰竹菊为四君子,尤其爱以兰赞君子?.web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