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华夏民族是汉族吗 汉族就是华夏族吗

网友提问:

华夏民族真的等同于汉族吗?汉族的祖先来自哪个民族呢?

优质回答:

华夏,乃是一地域的名称,也就是今天的中国。

在古代,我的可以上溯到盘古开天地的时期,当然,盘古开天地,它只是历史上一个美好的传说,也是一个神话的故事,但它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开端。

而中华文明,遍及全国各地。

那个时候,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以部落的形式生活着,由于中国这块土地上十分还阔,部落与部落之间有着友好和密切的往来,但有的相隔千里之别,使他们无法往来,于是,在中华大地上生活的人们,边有了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和文化上的差异,但他们的信仰,却是非常的相近。

比如说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人们,他们崇拜的是龙,自称是龙的传人,当皇帝的都以真龙天子而自道,在远隔几千公里的东北地区的辽宁阜新的查海村,却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陶瓷碎片上,有着龙的图案,可见在那里的人们也崇拜龙。

因此这段时期,又被史学家们称为中华文明的查海文化。

在中国这块广阔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有的地域内,创造了文字,有的地域没有创造文字,因此用形成了文化上的差异,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但是,当时的文字也是各种各样的,也可以说是每个部落有一样文字,或者是某一区域内,通用的某种文字,有的区域内,还没有文字,但是,文字和文化上的差异却给人们的交流,形成了障碍,因此,人们的交往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一些地域统一了部落,建立了强大的统一王朝,有的却还是以部落形式存在,有的已经应用的文字,有的却还没有文字的应用,有的进入了农耕时代,有的却以游牧为生。

但是尽管这些居民形式各异,生活习惯不同,却都被后来的人们,称之为华夏一族,也就是中华民族。

随着大秦帝国的建立,秦始皇为了巩固和加强他的统治,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了文字,统一了制式, 至使在汉朝时期,凡是生活在汉朝管辖的居民,说汉语,用汉字的人们,被人称之为汉人,也就是今天的汉族人。

在中华这块土地上,还祖祖辈辈的生活着其他民族,他们也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就是华夏民族的一员,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每一个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与风俗习惯,以及自己的宗教信仰,至今形成了56个民族。他们都是华夏民族,也就是当今的中华民族。

其他网友回答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看看“华夏”及“汉”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华夏也称“夏”、“诸夏”。是中国古代周王朝的自称,以区别与周王朝敌对的四方部落(四夷)。在甲骨文中,“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圣洁,华夏是礼仪之邦,与外族胡人相对。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诸侯,称为诸夏。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称四方为”夷蛮戎狄”,“华夏”最初仅为一文化概念 ,也是周王朝的自称,至汉代以后成为汉族的别称,始带有民族概念。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大约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

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所以,“华夏”是“汉”的前身,而“汉”继承和发扬了“华夏”。

那么,现代汉族是怎么形成的呢?

从本人的系列连载文章“通解西周疆域地图《山海经》,带你领略古人的伟大”一文中,我们可以更为详细的得出形成中国人雏形的三条路线情况:  

一支由北进入,经河套平原后进入辽河平原,在此发展成红山文化炎帝,往南进入华北平原,并是蒙古、东夷、北戎、女真、日朝韩及可能的印第安人的共同祖先 

  一支由南进入,沿海到达浙江一带后发展成良渚文化蚩尤,往北进入华北平原,与炎帝部落发生混合,往西进入川蜀一带,并是南蛮、东夷、南岛各族的共同祖先 

  一支由青藏高原进入,成为白帝、卡约文化“西王母”后入关,发展成仰韶文化黄帝后,与西进的蚩尤混合,东进与炎帝混合发展出龙山文化鲧禹,并是西狄、北戎的共同祖先 

现代汉族,即主要由以上三支混合形成。

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其实也是关内与关外,各支融合后与各来源支的斗争史。入华的路线不变,先入者封锁并抵御后入者。简单来说,就是宗室与“表亲”与“堂亲”之间的斗争。当然,这里还有路途遥远艰险,以及年代相隔过久的原因,特别是在那个语言系统初步形成,又无文字记录的时代,血缘的隔离很容易造成不同的族属甚至敌对。所以,有“华夷之辨”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其后,随着华北平原的形成,各支血缘交换融合更加激烈,可以说,华北平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这块平坦宽阔肥沃的土地,吸引着各原始文明纷纷前往,也如同一个大熔炉,将他们炼化一块,最终形成了初代中国人的雏形。如果没有华北平原,中国,可能会像欧洲一样,至今是大大小小的国家。

其他网友回答

秦汉时代的汉族,在之前称华夏族,华夏族源于黄土高原的仰韶文化先民。

那么,什么是华夏?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认为,华源自华山脚下仰韶文化陶器上的玫瑰花,花可能就是先民的图腾崇拜,所以以花自称民族,把附近的山称为花山。这就是“华山玫瑰燕山龙”的来源。先有华,后有花。这是华的来源。

什么是夏?西汉?杨雄《方言》“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引申为秦地称夏。《史记?吴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明指周秦旧地为夏。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本是从西方(陕西)迁来,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多方引证,说明华夏指周秦旧地,即陕西。

周人发源于陕西,所有自称华夏,而把分封各地的诸侯国称为诸夏或诸华(诸侯国大多为周同姓)。

周人灭商,通过分封制,使大量周人东迁建立诸侯国,客观上为民族融合搭建了平台,使东方逐步华夏化,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共同的民族、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的文化,是大一统的基础。所以,西周被认为是大一统王朝。

其他网友回答

这问题仿佛等于在问大和跟日本人有什么关系一样无趣

其他网友回答

你这是问了个千古之谜啊。

关于华夏由来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认为,“华夏”是民族的名称。 这种观点又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夏”这个名词则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说:“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另一种说法认为,华夏实际上是历史上夏族的一个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陕西、山西一带,后来这个民族不断向四处迁徒,逐渐形成“东夏”、“西夏”、“大夏”三部分,后来大夏变为夏族的总称,也是夏族的美称。

第二种观点认为“华夏”是地域文化概念。这种观点分两种说法。一种认为,

以文化高低定名。文化高的周礼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民族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反之,“中国”以外的四方的文化低的地区和民族,就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后来华夏不断壮大,凡是接受华夏文化的各个民族,大都纳入了传统华夏族的范畴,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称号了。另一种说法认为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古时候,黄河流域一带的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 “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也是汉族前身的称谓,所以“华夏”至今仍为中国的别称。

对于以上二种观点我个人认为:夏这个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陕西、山西一带,后来这个民族不断向四处迁徒、扩张,占领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即现在的中原地区,被夏人统治地地区当然简称夏了,所以夏人当然是中原之人。夏人统治的地区西起甘肃、东到黄河下游当时来讲非常之大,所以夏又有“大”之意。但是“华”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张一方先生认为:由左传引文可见,华为荣,夏为大等解释均为不妥。这似乎只是中华成为泱泱大国以后的望文生义。华夏应类似炎黄,源于实体,并非形容词。夏应源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名字。正如阴历又名夏历,据说因为夏朝就已经采用此历。华先于夏,与夏并称,故来源应相似。遍阅辞源、古典,华应该源于中华始祖伏羲的故土,华胥国之名。华胥国据考古发现,我们推测大约的时间应是从伏羲诞生前到炎黄出现时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约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为甘肃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及黄河流域之一段。

然而,《说文》载:“夏,中国之人也。”观其字形,上为头,中为躯干,两侧为手,其下为足。头顶上为象征权力的木板,两手叉在腰间,身体支撑点放在一条腿上。整个形象威严、自信、孔武有力。夏明明是画的一个人为什么是大或者是中原之意呢?

唐善纯先生从语音学考证,试图揭开了尘封千古的历史之谜。华,上古音:晓鱼切(xoa)或匣鱼切(yoa);夏,上古音:匣鱼切(yoa)。“二字音近义同,窃疑仍是一语”。《左传.定公十年》(孔子曰):“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夏、华对举,同义反复,是其明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夏、华其实是一回事,只要揭开“夏”字之谜,“华” 字之谜便迎刃而解。

然而被奉为汉字源头的甲骨文中却没有“夏”字。按理说,商是灭了夏而建立的,在数万计的甲骨文中有年、春、秋唯独没有“夏”这个字。咄咄怪事!甲骨文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文字,按理说夏应有较原始的文字,但据考古没有发现夏朝关于文字的蛛丝马迹。

由此,可推断夏不是汉藏语系的建立起来的政权。那么夏是什么民族呢?我们还是从夏的创建者禹的身世说起吧。《淮南子·修务训》:“禹生于石。”这与东方民族的卵生传说明显不同,是受西方羌族崇拜白石有关。《诗经》:“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土方”,原本理解为土地即四方,但甲骨文的揭密,让我们知道“土方”是商西北的一个方国。郭沫若考证为:土方即戎狄。禹的部落称为夏后氏,而《史记匈奴传》也说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匈奴”急读即“胡”。《广雅·释诂》:“胡,大也。”胡与夏上古音同音又同义。因此,夏与匈奴是同一个名称的演化,禹必是匈奴人。

匈奴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ya这个词根在阿尔泰语系中有“高”、“大”之意。前面讲到夏,上古音:匣鱼切(yoa),也有“大”之意。扬雄《方言·一》:“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状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上古时秦晋为戎狄聚居区,保留阿尔泰语系的词根,毫不见怪。由此可见,夏是阿尔泰语系ya的音译,本译为大。

华是阿尔泰语系ya的另一种音译,与夏同义。1959年陕西蓝田发现的铭文曾出现“华夷”一词,据郭沫若考证为:北方的阿尔泰人。《尚书》中蛮夷猾夏的“猾”,孔子认为是乱,唐善纯先生认为是“华”。因为猾亦作滑,春秋时期的滑国被认为是狄人所建,《粱书》将西域白匈奴所建之国称为滑国。历史学家们一般都认为所谓“滑”即匈奴的简称“胡”的音译,而胡与夏上古音同音又同义,所以再次印证华夏同义反复,为大之义。

综上所述,我们从唐善纯先生的思路可以看出,商灭了夏以后占领了夏地即中原地区,所以华夏有中原之义。夏曾经长时间称霸中国北方地区,所以很多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都借用阿尔泰人的威名。正如蒙古的称谓,原本蒙古只是一个部落,成吉思汗统一了中国北方,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原本不属于蒙古部落的塔塔尔、汪古惕等部落也纷纷自称蒙古,以此自我吹嘘。这一说的提出,也许伤害了某些人的民族自尊心,但是我们要知道,汉族本身就是众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呀!

华夏到底是民族的名称;是地域文化概念;或是国名;还是阿尔泰语系中的匈奴之义?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华夏的由来终究还是个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