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姓的来源

陶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据中国姓氏大辞典记载,陶姓起源于帝尧,出自姜姓、姬伯姓、太昊氏之子盘庚,以国为氏;在周朝被赐姓姜;西周初期,姜姓姬氏建立姜伯国;周宣王姬昌之子伯禽(或作伯禽)以姜子牙封于陶(今山东曲阜);西周初年,周武王封长子伯禽于陶(今山东菏泽)及三子于陶(今河南安阳)建立陶国;后有陶伯迁居成周;商汤时陶伯因杀伯禽而有功,被周武王封于陶(今江苏徐州);周宣王迁都于陶(今江苏徐州);西周末年,周成王姬发率兵讨伐商纣;周宣王赐封长子姬伯禽于陶(今山东曲阜)及三子周成王、次子姜子牙于陶(今河南商丘);周宣王姬叔兰于陶(今河南商丘);周武王长子姬发于陶(今江苏徐州);周宣王在陶(今河南新蔡)建立东夷王朝;周宣王姬昌于陶(今河南商丘)为周朝诸侯;周宣王封太师于陶(今山东曲阜)做陶都;周成王封其子仲雍于陶(今江苏徐州)做陶王;周武王平定周室后,封周幽王之弟少子启为陶侯;少子启于于陶(今河南新蔡)分封于陶邑(今河南新蔡)、淮夷(今河南淮阳一带)、徐胡(今江苏徐州镇北一带)之地,建立陶国;商朝末年,商纣王室内迁(封叔父于陶邑即殷商之王辛公、辛、仲父之间);周宣王灭商后,于陶做了城隍神,立城隍为神;西周王朝建立时因其功劳而封其于陶邑以爵邑为氏。商末周初封叔父于陶(今河南濮阳一带),建立陶侯之

1、出自姜姓

据辞源等所载,商末周初,姜姓、姬伯姓姬氏、太昊氏之子盘庚皆以国名为姓氏,其后世代相传,形成姜姓、太昊氏三大姓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姜是黄帝姬名封的部落,以邑为氏,后被周宣王所赐为陶伯。姬伯姓:是以国为氏,出自商末周宣王姬孙盘庚子(又译姬伯方)之封,属于以封邑名为氏。陶伯:是商代末周宣王姬昌子。少康:是帝尧之子。他以官职名“姜”为氏,世代相传至清朝乾隆年间。姜是西周之父姬旦的后裔,周宣王姬昌受封于陶以后,将姜子牙作为开国功臣之一赐予周宣王姬孙盘庚子为姓氏便称为陶伯。

2、源自其他民族

陶国国君是周文王之父姬封的儿子,西周时被分封于鲁国和卫国。鲁国国君是周文王之父周公旦之子,他有一个儿子叫陶叔子。陶叔是鲁国的大臣。在周朝分封鲁国国君时被封在鲁地,封地在陶,鲁国从此成为陶国。陶伯国被周公所灭之后,鲁国的后裔就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陶姓。如:明朝嘉靖年间,山东莱州的一位叫陶文举的进士,为官正直,得罪了奸臣徐达。徐达便将陶文举给软禁起来并把他关进了一个大囚牢中进行囚禁,在大牢中以陶为姓氏。

3、汉族陶姓大多采用本姓或从子而来,姓氏渊源略同于姬姓。

姓改成子姓,如山西汾阳高家岭陶姓改姓,山西汾阳陶氏改姓等等。如山西沁源县大西村及周边的陶家庄,其祖先是周昭王之孙、西周初封叔父于陶邑的子牙父子,他们后来改由父氏传下来成为陶姓。其中高家岭的始祖:高祖公叔宝乃西周初年任司徒,后任司空兼中书令。其后高祖一支迁往太原府安邑(今山西安平)从事生产和商业活动,他的后人于宋元时期又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汾阳一带(包括汾州各县),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已历13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