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桥是谁设计的设计的

钱塘江大桥,一个见证中国桥梁史的名字。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钱塘江大桥这座桥梁工程日渐成为中国桥梁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座桥上凝聚着一代代浙江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心血!曾任该桥设计委员会主任、总工程师。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桥梁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今年是钱塘江大桥建成60周年,而他在30年前主持完成的这座大桥又将成为浙江人民了解杭州城、浙江和中国桥梁发展史最为重要的一扇窗口……这座桥又将让我们铭记一个人。

1、风华正茂,为钱塘江大桥操劳一生

1954年9月,随着京杭运河专列——杭州至上海航线开通,杭州市在上海至杭州的公路里程增加到456公里。这条线路是中国铁路总公司与浙江省人民**共同出资兴建的跨世纪干线公路。这条干线公路自杭州往东北经杭州城区、拱墅区、西湖区、萧山、余杭区再到上海,全长115千米,总投资约21亿元人民币,其中铁路投资约3.2亿元人民币。这条线路的建成对于改善杭州的交通条件并带动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55年8月9日至11日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首届桥梁建设学术讨论会上,钱塘江大桥荣获“全国第一届优秀设计金质奖章”和“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59年4月4日中国日报发表了钱塘江大桥一文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1956年3月21日国家正式批准建桥计划后,著名桥梁专家彭振玉任钱塘江大桥设计委员会主任、总工程师兼副指挥长。

2、披肝沥胆,为设计和施工呕心沥血

新中国成立后的短短几年里,我们已经在一条300米长的钢箱梁拱北大桥上建造了一座60米长的钢箱梁拱岛!在这个过程中,徐士明总是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他根据实际情况,将拱岛分成了4个区,分别是南和北区、西和东区、东和西区、南和北区。为了方便拱岛的施工,他从1958年开始,将原设计的南北两边拱岛改在中间位置形成两个拱岛。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他先后提出了在墩柱上凿孔和在中间部位凿孔来解决施工的安全问题。为了把施工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相信,又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保证测量数据准确;二是要做到“三不”:不偷工减料;三是在设计上要采取创新设计方法。

3、勇挑重担,在钱塘江大桥的建设中立下汗马功劳

1958年8月,钱塘江大桥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建设工程,由詹天佑主持设计和施工。其中主梁采用混凝土的预应力梁桥型,全长1576米,上部为钢箱梁或斜拉桥与大桥相连接。主路桥宽11米,长1750米(两端净空分别2米)。上层公路为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为100公里(70 KM/h)。主桥桥面高程为85.5米,最大跨度104米,主跨1650米的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双塔斜拉桥。由于钱塘江大桥施工中遭遇的特大洪流、湍流和风暴等特殊环境限制因素不同,在施工过程中均表现出相当大的难度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