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问梁园旧宾客下一句

唐诗三百首,每一首都是文人的心曲。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灿烂最辉煌的篇章,它是诗中艺术的高峰,也是文学精神的象征。唐诗之所以成为经典,不仅在于它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我们今天要讲讲唐诗中流传下来许多优美绝句的背后都有一段佳话。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夜喜雨,描绘了春夜傍晚牧童送雨归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想借这几句诗赞美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但是此诗却被李商隐误以为是李白写的酒泉子。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但是作者到底是谁,他又在何时死于战场,这是个很耐人寻味的话题。唐玄宗李隆基(713年—762年),字少陵,是唐玄宗的第四子,唐玄宗之弟,出身于一个宫廷贵族家庭,是当时有名的贤明之君。晚年,因与唐玄宗发生矛盾,被贬至江州(今湖北武汉),不久又遭李林甫排挤而遭贬为江州司马。十年浩劫后,唐玄宗与李隆基相继去世,年仅36岁。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白出生在诗仙李白之后,是当时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浪漫主义色彩很浓,他一生经历了不少悲欢离合,却也常常在生死关头发出铿锵有力的感慨。这句话出自他与王昌龄书里:“自天子孰能无令孙,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玄宗天宝年间,李隆基发动“700年帝位之争”,史称“安史之乱”。史称唐玄宗因祸得福,但李隆基并没有放过他,而是在大唐帝国建立以后又大肆起用安禄山做宰相。安禄山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被李隆基任用为宰相的。安禄山不仅没有做宰相,反而被贬为南州刺史、南州司马等等,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5.“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山行,此诗句在当时极为流行,而“穿林打叶声”却不被当时的文人所接受。此诗句意在劝世人莫听树叶叮咚之声、山中松涛之声,又何必到树林中吟啸徐行呢?这句诗并不是说不需要人们来劝勉或劝谏了。刘禹锡这首诗之所以受到如此好评,那是因为它为人所称道,为人所感佩。人们常常会想让一个充满理想的人去建功立业或者去奋斗成功,刘禹锡的这首诗恰恰是这种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矛盾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