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人养活孩子容易。是因为只考虑吃饱肚子,不考虑其他问题。我是70年代人,兄弟姊妹5人,父母均在农村,感觉当时父母的养育理念,就是让娃们有一口饭吃,饿不了肚子,这大概就是养活孩子的最低成本吧。就是这个最低成本,也是父母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的操劳的结果。印象很深,1983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第一年,我家仍然是超支户,开春粮食仍然不够吃,需要借粮度过“青黄不接”。分地后的第一年,在父母的操持下,粮食大丰收,天天有白面馍馍吃,感觉很幸福。紧接着几年,我家粮食吃不完,印象中好像还上缴国家粮食上万斤,几十个大麻袋的粮食,在院子摆满了,让当时的外婆都感觉羡慕嫉妒的不行。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粮食。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天的伙食就是6个冷蒸馍,开水和油泼辣子。当时很羡慕能吃上热蒸馍的同学,至于吃上蔬菜和肉,那是从来没想过,感觉就是奢望。

为什么老一辈人养活一群孩子那么容易,现在养一个孩子都难(养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现在养一个孩子很难,因为考虑得很多,什么吃饭穿衣,上学就业,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有的还要吃饭有营养,穿衣要名牌,上学要名校等等,父母把能想到的都帮孩子考虑了,相当于养活孩子一生。这样能不累吗?不是养一个孩子累,而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太稀缺了,没有选择的余地,所有资源都往一个孩子身上投入,有的家庭甚至是6个老人养一个孩子,对于家庭的“大熊猫”这样的稀有资源肯定是不余遗力,倾其所有地培养。

为什么老一辈人养活一群孩子那么容易,现在养一个孩子都难(养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老人以前养一群孩子容易,现在养一个孩子都难。表面看是越少越难养,本质上是养育理念发生了变化,养育标准发生了变化,养育目标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散养,现在是精养。以前是管饱,现在是管好,以前是只养眼前,现在是全程养育。时代不同了,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熬煎,以前为吃饱肚子发愁,现在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操心。现在人羡慕老一辈人,老一辈人更嫉妒现代人。

所以,时代不同了,没有可比性,走到哪里说哪里的话,作为当代父母,就是要立足当前,做好当下。帮助孩子培养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好立身做人的榜样,孩子以后不辜负父母养育之恩,就应该很满足了,你说呢?

以前的孩子养大了就行了,现在的孩子得按照培养科学家的标准来付出,养育成本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