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概括

《江南的冬景》是近代作家郁达夫于1935年12月1日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通过北方冬景、闽粤地区冬景的对比,突出了江南冬景中的诗情画意。文章多次引用古诗,也为描写景致添加了韵味。这篇散文采用的对比、点染等表现技巧,加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文学赏析

丰腴而润泽的大地,风和日暖的午后,清朗日暮的雪景,微雨寒村的冬霖……文章刻画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天气下的江南的冬景,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钟爱。

多重对比,独特冬景。

北国的冬天是“躲在屋里过活”,江南的冬天则可享受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江南的秋天是读书写字的“最惠节季”,而江南的冬天则“抵得过北方夏夜”,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明朗情调;闽粤的冬天只是“春或秋的延长”,没有冬景可言,江南的冬天“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有不败的芦花,有绚烂的红叶,有乱梅花之真的桕子,这冬景他含生气。在层层对照中,作者更爱江南独特的冬:温润、晴暖、优美。

细致描绘,如画冬景。

“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赭色的草,“根边总带点绿意”。江南的冬没有肃杀的严酷,饱觉着春的气息,给人丝丝暖意。“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虚实相生,侧面烘托,一幅农村冬日图景跃然纸上:色彩朴素淡雅,意境朦胧悠远。

善用诗句,意趣冬景。

“暮雨萧萧江上村”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安然而又幽静。“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萦绕出冰雪葱茏的酒香四溢图。“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乡间里的犬吠、风雪中的归人、一枝香的寒梅,勾勒出一幅有声、有色、有味的江南雪夜图。作者以诗写景,弥补了没有说尽的意味,绵廷了没有抒尽的情思,行文跌宕多姿,富有诗情画意。

舒卷自如的笔意,诚挚坦白的热情,一幅幅江南美景图现于眼前。让读者也禁不住:“上湖上散散步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