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案

教学目标:

1. 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

2. 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1. 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

2. 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课前部分:

听二胡演奏曲《赛马》音乐进教室。

(二) 新课教学部分:

1. 介绍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1) 提问学生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出乐器—二胡(多媒体展示二胡的结构图),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 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要求学生从网上、书上查阅收集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君的资料,先分组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然后老师请代表上来交流。

3. 欣赏《二泉映月》。

(1)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

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个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

(2)视谱。

(3)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分析乐句的情绪。(放A段录音)

老师设计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听这段主题,把三个乐句所对应的表示情绪的词用连线的方法连起来。

(5)运用古诗启发情感。

通过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启发学生的情感。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为主题旋律填词。

用古诗的前四句来为第一乐句填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