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分为几部分
1、拿来主义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着重批判“送去主义”,揭露、谴责国民党政府在学术与文艺方面媚外卖国的行为及严重后果.
2、第二部分(5—9段)阐明“拿来主义”的内涵.批判在接受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全文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第1、第2段为引论.作者一开始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写起,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拿来主义”.因为上边谈的都是“主义”(“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所以下边引出来的当然也是“主义”(拿来主义).《拿来主义》运用的是引入式.文章一开始就紧扣题目,提出问题.第3到第9段为本论部分,从反、正两方面分析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这里就是1-9段的分法,至于为什么不能和在一起缘由作者的思路就是按照前面的各段意思写的) 。
相关内容
-
师说分为几个部分
师说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此文起笔,托古言事,直接明了的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学者必有师”。第二部分:以感慨发端,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尽吐不平之气,也指明了文章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作者以孔子从师的范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第四部分:以“李氏子蟠”从师学习的事例,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并说明了写作本文的缘由。...
-
《昆虫记》读后感3000字
《昆虫记》读后感3000字,,《昆虫记》读后感一: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么脱壳,屎壳郎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描述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
-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600字,,在暑假里,我读了《儒林外史》这本书。《儒林外史》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它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反动统治的罪恶和虚伪。小说的作者运用了周进和范进等生动的艺术形象,还运用了多种排比,比喻等的修辞手法,他用辛辣的笔触,揭露了一群统治者的腐朽和虚伪。集中概括,典型地再现了生活的真实,揭示了他们的不合理,可笑,可...
-
鸡毛信的故事读后感400字
鸡毛信的故事读后感400字,,我记得周总理曾经说过: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鸡毛信》。这个电影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做一件事情要坚持到底,不要畏惧敌人,要临危不乱。长大要好好回报养育我们的祖国。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平川镇有一对父子。儿子是儿童团团长名叫海娃,父亲是位八路军名叫赵虎。海娃每天一边放羊一边监视日本兵。有次日本兵进攻平川镇,日本阵地那边有个炮楼...
-
二泉映月背景
二泉映月背景,,《二泉映月》创作背景: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情感宣泄的传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
-
二泉映月哪里的景点
二泉映月哪里的景点,,二泉映月是江苏省无锡市的景点。二泉映月位于江苏无锡惠山山麓,很多人以为二泉映月是西湖的十景之一,其实这是错误的,西湖十景分别指:南宋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无锡,简称“锡”,古称新吴、梁溪、金匮,是江苏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
昆虫记优秀读后感600
昆虫记优秀读后感600,,1.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朴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
-
包身工写作顺序
包身工写作顺序,,首先 它是有一条明线和一条暗线构成的,明线是描写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突出表现了 包身工命运的悲惨,暗线是讲包身工制度之所以能存在的原因,无情的揭露了当时半封半殖社会下的黑暗 新闻材料是指具体的关于数字的材料,这是作者通过大量调查而得 而背景材料则的关于包身工所处的环境,遭遇等各方面的描写。《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
-
水浒传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水浒传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1、《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2、“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水浒》的主题曲粗犷豪放,是如鲁智深的关西大汉“吼”出来的一般。我执着...
-
包身工分为几个部分
包身工分为几个部分,,包身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展的原因。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
归去来兮辞并序分段
归去来兮辞并序分段,,正文以“归去来兮”开篇,意即“回家去啊!”开门见山地喝出久蓄胸中之志,好像长吁一口闷气,感到浑身轻松自在。“田园将芜胡不归?”以反问语气表示归田之志已决。“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回顾当时为了谋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体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现在已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
-
革命中左和右的区别
革命中左和右的区别,,1、左表示正确的,右表示错误的,但左得过了头也是不对的,通常用加了引号的“左”来表示过左、极左的错误行为。2、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现过三次比较严重的“左”倾错误。第一次是1927年八七会议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时期;第二次是1930年6月后,宣传部长李立三实际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第三次就是1931年1月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实际操纵中央领导权时期。对于这三次“左...
-
托福作文如何评分标准
托福作文如何评分标准,,托福写作5分作文:文章紧扣主题,阐述详尽,段落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有很强的逻辑性;段落内句与句连接顺畅;用词确切,文章个别语法拼写错误,但不影响内容表达。4分作文:文章切题,阐说基本充分,段落层次组织有序,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性强;句间连接顺畅,句式使用恰当,;用词基本得体。文章中有少量用词不当和语法拼写错误。3分作文:文章切题,阐说尚可。段落层次组织有序,衔接紧密,部...
-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译文: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归舟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恨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童仆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虽...
-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春》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发表于1933年7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在该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
-
雷雨的主题
雷雨的主题,,《雷雨》的主题是揭露地主资产阶级腐朽的灵魂和堕落,压制人性,惨害妇女,残酷的压迫剥削工人阶级的罪恶,反映了妇女要求人性的觉醒,预示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相关介绍:《雷雨》此剧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该剧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相关背景:这部剧作在两个场...
-
鸟啼引发愁思
鸟啼引发愁思,,自然界的声声鸟鸣会引发诗人的愁思,寄寓着他们内心抑郁、寒凄的伤感。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山深闻鹧鸪”。《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全诗叙事与抒情...
-
包身工100字概括
包身工100字概括,,1、本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交代了包身工起床,吃早饭,上工和下工的情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包身工的居住情况、饮食情况和劳动条件作面上的介绍,又有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有广度又有深度,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表达了作者对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带工老板的无比愤恨,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