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作者
作者:竺可桢。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今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曾任浙江大学校长。1921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地学系,1929年到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6年到1949年担任了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抗战期间他带领浙大师生进行了文军长征,使得当时的浙大成为了一所世界名校,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竺可桢也因此成为浙大历史上最伟大的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竺可桢被公认为中国气象、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
相关内容
-
记念刘和珍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记念刘和珍君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创作...
-
第一朵杏花哪篇课文
第一朵杏花哪篇课文,,苏教版语文第八册课文《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中心思想:《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世原则。主角简介: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
-
老人与海表达的思想感情
老人与海表达的思想感情,,《老人与海》表达了老人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赞美了人类生命的伟大,也是豁达、乐观、不放弃的精神。《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
-
因陪伴而美好作文800字
因陪伴而美好作文800字,, 陪伴如春之细雨,浸润我们的心灵;陪伴如夏之清风,吹散我们的烦恼;陪伴如秋之银杏,点缀我们的生活;陪伴如冬之暖阳,温暖我们的心房。陪伴,是一切美好的根源。我们的生活,因陪伴而美好。小时候,我在河北的一个小乡村里长大。父母常年在北京工作,陪我长大的,只有村口的那棵银杏树。那是一棵粗壮高大的银杏树。春天,当百花争艳时,它静悄悄地披上了一层绿纱。我独自站在树下,看着小伙伴的手...
-
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有哪些
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有哪些,,在很小的时候,大家就会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叫做地球的星球上,所以很多人都会学习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尤其是在地理学上,对地球的研究是占很大篇幅的。很多人好奇地球的表面是什么地形,其实地球的表面地形可以说很复杂,总结起来地球表面主要地形地貌分为两大类,分别是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和盆底五个类型,海底地形则是包括大陆边缘、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底三种类...
-
屈原节选听评课
屈原节选听评课,,1、《屈原》是郭沫若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一部历史剧,它借古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通知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压抑已久的渴望自由与反抗愿望。《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白,一是对光明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未来的渴望和追求。 2、一九四二年一月,郭沫若以十天时间完成了他的杰作《屈原》。《屈原》取材于战国时代诗人屈原的事迹,但剧本未拘泥...
-
记念刘和珍君人物评析
记念刘和珍君人物评析,,1、她是一位具有“干练坚决、百折不回”气概的“真的猛士”,是“为了中国而死”的青年。勇敢,坚强,爱国,勇于献身,具有奉献精神,“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和蔼,温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2、《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
-
记念刘和珍君二四部分
记念刘和珍君二四部分,,《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创作背景:《...
-
记念刘和珍君选材特点
记念刘和珍君选材特点,,1、记叙、议论、抒情熔为一炉。2、哲理和诗情的和谐统一。3、反复重迭,回旋起伏。4、把抽象的事物和议论具体化形象化。《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
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
记念刘和珍君人教版,,《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赏析:真的猛士...
-
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哪部作品
藤野先生出自鲁迅先生的哪部作品,,出自《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作者通...
-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记念刘和珍君》作者是鲁迅,选自《华盖集续编》。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故事会》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
-
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
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记念刘和珍君...
-
记念刘和珍君是什么事变
记念刘和珍君是什么事变,,刘和珍是1926年“三·一八”惨案中的遇害者。人物介绍:刘和珍,女,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曾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她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为之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以此来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学生。文章介绍:《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
-
只有一个地球好词
只有一个地球好词,,好词:遨游、晶莹、群星璀璨、慷慨;《只有一个地球》这本书副标题为《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是一本讨论全球环境问题的著作。该书是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M.斯特朗委托,为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由40个国家提供的背景材料和58个国家和152名专家组成的通信顾问委员会协助下完成的。原文节选:同茫茫宇宙相比...
-
只有一个地球概括
只有一个地球概括,,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是一篇 说明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创作背景:《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后收录于郭沫若的第二本诗文集《星空》中,《星空》收录的作品均为诗人1921年至1922年在日本、上海两地所作。20世纪20年代初期,“五四”高潮已过,大革命时代尚未到来,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光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烂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展示他心目中天国乐园的一幅蓝图。作者简介:郭沫...
-
天上的街市出处
天上的街市出处,,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于1921年10月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后收录于郭沫若的第二本诗文集《星空》中,《星空》收录的作品均为诗人1921年至1922年在日本、上海两地所作。20世纪20年代初期,“五四”高潮已过,大革命时代尚未到来,诗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光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烂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