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

哈姆雷特的忧郁同16世纪英国甚至欧洲人文主义的忧郁是一致的。如果我们看不到哈姆莱特的苦闷、忧郁,我们也就无法领会他的典型的人文主义意义。

正如马克思所说的:

“对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所作的加工,不仅使丹麦王子的忧郁心情大为减弱,而且把丹麦王子这个人都弄得看不到了”,这说明了正是由于哈姆莱特的年轻单纯、高度的道德敏锐感和对理想的“人”与社会的热切向往,才使得他在发现黑暗的真相时,禁不住产生了强烈的幻灭感。

哈姆莱特的这种绝望的心情,同当时社会环境的幽暗、悲伤、抑郁、彷徨是一致的,或者进一步也可以说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也就是莎士比亚本身哀伤、沉痛的化身。“

只是我死了,要使我爱人孤单。”莎士比亚第六十六首十四行诗的这两句结语是一种深刻矛盾的流露,他一方面厌恶丑恶的现实,另一方面对现实却又有所留恋向往。这同当时的社会环境一样是充满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