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VR
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名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为抵抗日本侵略军跳崖的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和宋学义。
1941年日本军队对华北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包围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及2000名当地群众。七连经过顽强抵抗,转移了日军注意,使日军以为七连是八路军主力,在战斗中丧失了500多名日伪军。9月25日,七连最后留下六班掩护,为了争取主力和群众撤退的时间,这个班将日军主力引向狼牙山主峰棋盘陀,与四面包围的日军进行激战。在最后弹尽只剩下五个人的情况下,五人集体跳崖自尽。
2009年9月14日,“狼牙山五壮士”被选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列。
相关内容
-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我学习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对五壮士十分敬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1941年秋,日寇向我晋察翼根据地进犯,七连一直在此游击战争,一个多月后准备转移,把掩护的任务交给了六班。六班的五位战士拖住了敌人,完成了任务,可敌人紧跟在后面,班长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连队主力,带头向三面都是悬崖绝壁的狼牙山顶峰走去,五位壮士不断地向敌人射击。他们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望着主力部队...
-
狼牙山五壮士重回课本
狼牙山五壮士重回课本,,进入21世纪以来,很多好的作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等,都以不利于团结、不符合现代主旋律、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大量战斗场面不利于孩子的心里健康等各种各样的理由从课本上删除了。后来,专家说为了国内课本与国家教材接轨,取而代之的是《爱迪生救妈妈》等外国虚构的文学作品。2021年秋季小学课本做了修改,原本被删掉的《刘胡兰》、《谁是最可爱的人》、《金...
-
狼牙山五壮士918
狼牙山五壮士918,,作者介绍: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原籍浙江省吴兴县妙西镇人,中国共产党员。身有残疾,一目失明。1936年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土木系求学。1938年5月奔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参加革命,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创作背景:《狼牙山五壮士》,...
-
狼牙山五壮士100字概括
狼牙山五壮士100字概括,,《狼牙山五壮士》收入自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课(朗读者杨波[1][2])、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上册第25课、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22课、沪教版四年级上册13课和鲁教版四年级下册14课,作者沈重。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
-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
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狼牙山五壮士分别是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人,1941年8日,日军集结7万大军对晋察冀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的的“大扫荡”9月25日,3500余日军和伪军对狼牙山地区进行围剿,准备一举歼灭该地的八路军,在上级的指挥下,第七连奉命掩护主力转移,主力离开后,第七连留下第六班的五人掩护连部转移,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了,这五人,就是狼牙山五壮士...
-
狼牙山五壮士班长
狼牙山五壮士班长,,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
-
狼牙山五壮士300字
狼牙山五壮士300字,,读着《狼牙山五壮士》,我被英雄事迹深深地吸引和感动了。五壮士为了完成掩护群众和连队的任务,毅然选择了一条绝路。班长马宝玉指挥战斗沉着冷静;副班长葛振林非常勇敢;宋学义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战士,胡德林和胡福才虽然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但他们瞄准敌人射击时毫不含糊。在弹尽粮绝的时候,班长马宝玉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望着已安全转移的部队远去的方向,...
-
狼牙山五壮士700字
狼牙山五壮士700字,,1941年秋,日本侵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大扫荡。八路军某部班长马宝玉和战士葛振林、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接受了阻击日军的任务,登上狼牙山棋盘陀主峰。日军以三千兵力猛扑狼牙山。马宝玉等五位战士,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与拥有飞机、大炮的敌人展开顽强的战斗。敌人接连发动了三次冲锋,均被他们击退,胜利地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但这时,战士们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他们以石块为武器...
-
卢沟桥烽火是几年级的课文
卢沟桥烽火是几年级的课文,,是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文。被选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卢沟桥(Lugou Bridge)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千米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
-
卢沟桥烽火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什么
卢沟桥烽火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什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利用人员失踪的无理要求侵略中国。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惨败。《卢沟...
-
三黑和土地好词好句
三黑和土地好词好句,,1、土地干得就像爽脆的饼干,仿佛一碰就碎。2、土地干得就像烫干的面粉,透不出半点的水影。3、土地干得就像龟背一样裂开。三黑和土地这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写于华北解放区的著名作品无疑属于新时代的歌声,它通过歌唱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预示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原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3节):写农民真正拥...
-
我爱这土地选自哪部诗集
我爱这土地选自哪部诗集,,《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分别有...
-
荆轲刺秦王课下字词注释
荆轲刺秦王课下字词注释,,【注释】①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②略:掠夺,夺取。③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对人的敬称。④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⑤易水:在今河北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⑥长侍:长久侍奉。⑦微:假如没有。⑧谒:说明,陈述。⑨信:凭信之物。⑩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11)购:重赏征...
-
荆轲刺秦王重点字词翻译
荆轲刺秦王重点字词翻译,,(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2)收:占领。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略:通掠,掠夺,夺取。(3)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古代对人的敬称。(4)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易水,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5)长侍:长久侍奉。(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
-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是狼牙山棋盘坨主峰。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文章,我被五位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动了,敬佩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七连六班的五位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他们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把敌人引上绝路,在顶峰英勇歼敌后,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了。合上书本,脑海里仍挥之不去的是狼牙山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光辉形象。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五位壮士...
-
卢沟桥烽火哪一块是面的描写
卢沟桥烽火哪一块是面的描写,,七七事变的一个场面,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卢沟桥烽火中描写点面结合的句子“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被选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课。“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
-
我爱这土地体裁是什么
我爱这土地体裁是什么,,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我爱这土地》一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内容举例分析: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
-
我爱这土地感悟
我爱这土地感悟,,《我爱这土地》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作者在这个时候高歌着的“土地”,正是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这里有深深的忧患意识,有博大的历史襟怀,有浓烈的爱国真情!作者用一只鸟的形象开头,表达了自己对土地最深沉的爱。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中的“黎明”象征着生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