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2000字

我有幸能够读到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这本书,踏着秋雨先生的笔触开启“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秋雨先生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那么作为读者的我,发现苦涩过后的确会留下一些回味——对历史的感悟,对文化的理解,对人生的思索,全部融在这苦涩后的回味中了。

秋雨先生为什么突出这个“苦”字,为什么在这个嬉闹的时代如此不合时宜,我想答案应该都在书中。同一本书中,秋雨先生用最平实易懂的语气向我们诠释中华文化,用几个不同“阅读视域”剧烈转换“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让读者明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中,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文化在中国,看似与政治紧密缠绕,却找不到自己的独立地位。我们总是喜欢地说,文化之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比如当莫高窟出了大批具有研究价值的敦煌文物时,那里的守护者不知道这是文化精华,就这样,一场天下最不公平的“买卖”开始了。一个叫斯坦因的匈牙利人,刚加入英国籍不久,他只用了三十英镑就能换取了中华文明长达好几个世纪的大量文物。而且由此形成惯例,各国冒险家们纷至沓来,满载而去。

或许那些守护者不知道,让斯坦因大摇大摆地将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贵文物拉到他们伦敦的博物馆里去,这一幕多么像是历史在上演极其荒诞的闹剧!在这一幕闹剧的背后,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流血。敦煌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遗憾的是,这个民族即将失去自信,中华文化最精华部分正在流失,国人只能凭借英国博物馆提供的微缩胶卷来研究生长在中国的敦煌文化。我想告诉斯坦因以及那些企图瓜分中国的列强们,把世间文物统统剥离原生的土地,运到地球的另一端收藏展览,是文物和土地的双向失落、两败俱伤。我还要再告诉斯坦因,借口别人未真正认识文化精华而占为己有,是一种掠夺……

历史就像一件旧家具,抽掉了一个重要环扣就会完全散架。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目睹自己国家的文物流落在外!所以,古老的中华民族要认可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对本名族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