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听力过人的女孩读后感
26岁这年,江梦南第一次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
那是在清华大学校园里,她晨跑时路过树林,一种陌生的声音传入耳朵。她停下来,以便听得更清晰些——重获听力后,分辨脑袋里的声音到底来自虚幻,还是现实,是她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在此之前,她清楚鸟叫是种「好听的」「婉转的」声音,但从未体会过这些形容词的真正含义。半岁时,她就因肺炎用药物不当,导致右耳失聪,左耳损失105分贝。
往后的日子,依靠助听器,她得以生活在并非完全无声的世界里。
「那是种模糊的、混沌的声音。」江梦南努力描述她此前26年的听觉世界。
没人知道那具体是种什么样的声响。她是清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博士,克己的性格,再加上长期的科学训练,让她对「精准」有了种执念。但在有声世界里,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初入者,准确形容一种声音,哪怕是常年环绕在她耳边的声音,也是件难以完成的事。
一直以来,她都是用其他方式去「听」。父母从小就教会了她读唇语,与她交流时,你不必刻意放慢语速。她手指触觉灵敏,能感受出声音的不同振动。某些时候,她甚至是个听力过人的女孩,比如在嘈杂的环境里,她会比普通人更容易「听」懂对话内容。
父母还教会了她发声、说话,甚至是家乡湖南宜章县的方言。她没有上过特殊教育学校,而是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她没有因此落下一节课程,甚至跳过级。从结果来看,她的求学经历比大部分人都要顺利,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一个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
2018年到清华大学报到前,她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布谷鸟的叫声、下雨时的哗哗声、晚上的蝉鸣……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文字和想象中的声音,和整个世界一起,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主人公的精神深深打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