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虚词

斯有不忍人之政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以不忍人之心

不足以事父母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

非恶其声而然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人之有是四端也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非恶其声而然也

犹其有四体也

赏析: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但孔子既没有说相近的人性是什么,是善还是恶,也没有展开论述。而且,从我们的理解来看,孔子还主要强调的是后天教养的 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