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香雪论文
《哦,香雪》是当代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代表作,创作于1982年。用铁凝自己的话说,小说讲述了“一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女孩子,每天晚上是如何像等待情人一样地等待在她们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小说的中心事件是香雪在火车靠站的一分钟时间里,毅然踏上列车,用辛苦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自动铅笔盒。“铅笔盒”是小说的关键物象,这个主人公香雪口中的“宝盒子”在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
结构文章,调控叙事节奏
当代学者南帆先生认为小说中的关键物象会“明显地介入了小说的结构”。很多优秀小说都会用某个物象来结构文章,调控叙事节奏,推动情节发展。如《红楼梦》里的“石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里的“常春藤叶”,《项链》里的“项链”等。
《哦,香雪》围绕“铅笔盒”先后写了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香雪学校受伤害;香雪上车换铅笔盒;香雪拿着铅笔盒夜归等情节。“铅笔盒”贯穿小说的主体部分。
“铅笔盒”这个关键物象何时登场是十分讲究的。小说从“火车来到台儿沟”“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到“换铅笔盒”和“夜归”,整体上采用的是顺叙;而“香雪学校受伤害”一段是打听铅笔盒价格和换铅笔盒的原因,属于插叙。“香雪学校受伤害”从时间先后看,在“火车开进台儿沟”和“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前。那为什么把这个“因”放在“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和“香雪上车换铅笔盒”之间写呢?
这就是小说的叙事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来看“铅笔盒”是如何在层层蓄势和铺垫中登场的。
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打破了台儿沟这个偏僻小山村的宁静。姑娘们由看火车进而和車上的人做起了生意。其他姑娘关注的焦点是车上乘客“头上的金圈圈”“腕上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却发现了“皮书包”,打听“北京的大学”和“配乐诗朗诵”。这儿香雪已显得与众不同,这是在为“铅笔盒”的出现蓄势。
直到有一回,香雪向乘客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为了问到它的价钱还追着火车跑了很远。这是“铅笔盒”在小说中第一次登场。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香雪为什么对铅笔盒如此痴迷呢?这自然引出了香雪在学校里因没有铅笔盒被同学嘲笑的事,这让香雪很受伤害。因为受伤害,她会去询问铅笔盒的价格;因为受伤害,发现火车上的铅笔盒后,她会义无反顾跳上火车用四十个鸡蛋换来了她梦寐以求的自动铅笔盒。
作者将“香雪学校受伤害”先隐藏不表,创设悬念,引发读者好奇;而层层蓄势让揭示谜底时又显得在情理之中。如果小说开头就写“香雪学校受伤害”,等于一上来就把谜底揭穿,失去了悬念;这样写也和“火车开进台儿沟”的情节很难衔接上。
香雪举着铅笔盒回到台儿沟是小说的尾声。这部分本可以三言两语带过,但作者却浓墨重彩,用优美语言细致描摹香雪的心底波澜,这既丰满了香雪的人物形象,也营造了诗意的氛围,形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铁凝用“铅笔盒”巧妙结构文章,调控叙事节奏,使文章隐显自如,张弛有度,繁简得当,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