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翻译及原文
雨霖铃·秋别
柳永〔宋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
译文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相关内容
-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
雨霖铃原文及翻译,,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柳永 【朝代】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傍晚的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
-
长亭送别修辞手法赏析
长亭送别修辞手法赏析,,长亭送别修辞手法赏析:1.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可看作三句对或排比,但不是严格的对偶或排比。2.“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做重重叠叠的泪”是排比。这四个分句也可以和“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惶惶的寄”,合看作排比。“...
-
长亭送别四个场景
长亭送别四个场景,,《长亭送别》的戏剧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对科举功名的态度上。老夫人执意在“拷红”后第二日即打发张生上京赴考,“驳落呵休来见我”,表现出一种毫无回旋余地的顽固立场。张生原来就是一个打算上朝取应的举子,由于邂逅莺莺才滞留蒲东,现在爱情已获得,上京应考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可以说,在求取功名这一点上,他和老夫人是一致的。只有莺莺是反对张生上京赴考的,但她无力留住张生,内心十分痛苦。这一...
-
长亭送别二煞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本质
长亭送别二煞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本质,,《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首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
-
雨霖铃寒蝉凄切北宋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北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
-
柳永词两首全文注音
柳永词两首全文注音,,1、《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2、《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
长亭送别翻译为白话文
长亭送别翻译为白话文,,(夫人、长老上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在这十里长亭,准备了送别酒宴;我和长老先行动身来到了长亭,只是还没见张生和小姐到来。(莺莺、张生、红娘一同上场)(莺莺说)今天送张生进京赶考,本就是使离别的人伤感,何况又碰上这深秋季节,多么烦恼人呀!“悲欢离合都在这一杯酒,从此就要各分东西相隔万里。”【正宫】【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
-
红楼梦全文翻译阅读
红楼梦全文翻译阅读,,1、姑苏城仁清巷内的葫芦庙住着一名叫贾雨村的穷书生,他受乡宦甄士隐的资助,上京赴考,中了进士,做了官。只因他贪赃枉法,不上一年就被革了官职。他来到扬州,做了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幕客,教林黛玉念书。过了一年,林如海的妻子去世,林黛玉由贾雨村护送,到了京都荣国府。贾雨村因此得到黛玉舅父贾政的帮助,不上两月,便复职选任金陵应天府,从此,官运亨通。2、京都贾家是显赫的贵族,有荣国府、宁国...
-
雨霖铃千古名句
雨霖铃千古名句,,1.[宋]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2.[宋] 王安石 《雨霖铃·孜孜矻矻》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
-
长亭送别哪些地方是情景交融
长亭送别哪些地方是情景交融,,(1)碧云天,黄花地,泪添九曲黄河溢 (2)孔尚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西厢记·长亭送别》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
-
长亭送别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观的异同
长亭送别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观的异同,,《长亭送别》《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是中外戏剧史上的经典,展现了爱情的悲欢离合,表达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追求。两部戏一中一外,一别一聚,构成互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情感变化、把握剧中主要矛盾冲突、品读戏剧台词这三个方面,将两部戏剧进行对比,掌握阅读鉴赏中外戏剧的基本方法。在这两部戏剧中,作者都将艺术的触角伸至人物的心灵深处,尤其集中刻画了两位女主人公细腻复...
-
鸟啼融夜色
鸟啼融夜色,,“鸟啼融夜色”出自歌碑“鸟啼融夜色,音撼逢坂关”。在京都市东山区的泉涌寺佛殿旁边,靠近定子皇后的鸟边野陵的地方,有一座刻有清少纳言的著名和歌歌句“鸟啼融夜色,音撼逢坂关”的歌碑。这块歌碑所坐落的确切地点,乃是她的父亲清原元辅的山庄故址,而这里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清少纳言晚年隐居的地方。 课文《四季之美》的作者就是日本的清少纳言。清少纳言,名不详,清是姓,“少纳言”是某一个人的官位职称,但...
-
雨霖铃描写了哪些景物
雨霖铃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景物的诗句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留恋处,兰舟催发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作用: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雨霖铃i喜
雨霖铃i喜,,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宋代柳永。全诗内容: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
-
柳永词两首重点字词
柳永词两首重点字词,,《柳永词两首》字词解释形胜:地理形势重要。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蝉:寒,既指傍晚雨后天寒,更指心寒。“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长亭:本送别之亭。都门:原送别之地。兰舟:催,...
-
长亭送别的体裁
长亭送别的体裁,,《长亭送别》的体裁是戏曲。《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代诗人王实甫写的。用元杂剧的形式讲述了崔莺莺十里长亭送张生进京赶考的别离场景,而张生和崔莺莺这对冲破世俗相爱的恋人,短暂的欢愉后即将饱尝长久的别离相思。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西厢记》是一部迷人的诗剧,全剧从头到尾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它有明快的抒情喜剧的节奏,有“词...
-
雨霖铃千种风情指的是
雨霖铃千种风情指的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离开后,心中众多思绪无法向人倾诉(因为已经无人再能了解诗人)的无奈之情以及暗含着对知音深切的怀念之情。柳永《雨霖铃》 的原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好)景虚设。便纵...
-
长亭送别的作者
长亭送别的作者,,长亭送别的作者简介:王实甫(约1260—1324),名德信,字实甫,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的创作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据贾仲明《凌波仙》吊词写到“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说明王实甫在当时即享有盛名,常与演员、歌伎往来。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据元周德清《中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