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主要内容概括

《热爱生命》描写了一个弹尽粮绝、孤独无援的淘金者7天7夜的求生经历。小说一开始就以毫无雕饰的冷峻笔调,把读者带进北极圈内的荒野峡谷这样一个特定的自然环境。置身于其中的主人公,面对严酷的现实,不得不击碎空幻的黄金梦,而以自己作为劳动者的素质、潜能和意志,去对付自然界的暴虐,竭尽全力改变自己危在旦夕的命运。在走出极地的漫漫跋涉中,连续5天的饥饿和疲劳,使他几乎失去思考力,不知道什么时候露宿,什么时候启程,一到垂危的生命闪烁起火花,他就慢慢地向前匍匐着,滚动着,一只过路的熊向他发出了试探性的咆哮,他也用生死攸关时刻激发出的勇力支撑自己站起来,对着黑熊发出渴望生命的喊叫,竟然吓跑了这只庞然大物。

三三两两的狼从他面前溜过,也避开这个虽然力已殆尽,却仍然显示生命存在的“奇怪动物”。在他身后爬行过的地方,留下了斑斑点点的鲜血。就在临近北冰洋的时候,他发现一只饥饿的病狼用它那昏暗无光的眼睛死盯着他,一路舔着他留在地上的血渍。他一路爬行,病狼一路跛行,两个奄奄一息的生灵在荒原展开了一场生死格斗。每当病狼向他贴近,急促的喘息声便使他惊醒,病狼立刻被吓得一跛一跛地跳开,这场可怕的拉锯战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终于,狼的牙扣在了他的手上,他顺势扼住狼的牙床,用另一只手把狠抓住,经过一番挣扎和搏斗,他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但两手已无力把它掐死,就用牙紧紧咬住狼的咽喉。半个小时后,一股暖和的液体流进他的喉咙,他翻过身来,又陷入昏迷之中。三个星期后,他躺在捕鲸船上,向人们不连贯地谈到自己所经历的一切。

就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象征性地表现了人生道路上的危难,一个在死亡威胁面前一息犹存,拼搏不止的形象,蕴含了人类在克服困难、战胜死亡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和力量。作品发表于西方世界精神文化危机的年代。当时,流行一时的“世纪未文学’专注于表现死亡、病态和自戕,加重了社会的悲观厌世情绪,《热爱生命》则以毫无雕饰的写实,颂扬人强烈的生存愿望和顽强的生命力,揭示了用拼搏去实现希望的朴素真理,这无疑给灰色浓重的沉郁文坛吹进一股强劲的清风。由于作品包含着积极的人生意义,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联,它曾被看作教育鼓舞年轻一代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食粮。据克鲁普斯卡娅回忆,列宁生前很喜欢这篇小说,在他逝世前两天,还让人给他读这篇作品。小说叙述语言格调冷峻,造成一种严酷的气氛,以加深环境在读者心目中引起的险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