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四谏

黄体芳与宝廷、张佩纶、张之洞四人,时称“翰林四谏”,有大政事,必具疏论是非,与同时好言事者,又号“清流党”,此乃时人公论,亦为《清史稿》本传的定论。

黄体芳与宝廷、张佩纶、张之洞四人,时称“翰林四谏”,有大政事,必具疏论是非,与同时好言事者,又号“清流党”,此乃时人公论,亦为《清史稿》本传的定论。黄体芳仕宦生涯的转捩点,为光绪五年四月的《遵议已故主事吴可读〈请预定大统之归折〉折》。光绪五年,吏部主事吴可读趁下葬同治皇帝之机,服药殉葬,遗折中指责“两宫皇太后”不为死去的同治皇帝立嗣,反而为咸丰立嗣,违反了“祖宗家法”,担心帝系旁移,要求“将来大统”仍归同治之后。这一“将来大统之归”的尸谏,实际上威胁着“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合法性,因为如果当时的皇帝是同治之后,而非同治的平辈,那么“两宫”就不是“皇太后”,而是“太皇太后”,也就失去了垂帘听政的资格。故“两宫皇太后”着“王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将吴可读原折妥议具奏,希望群臣为之辩解。黄体芳在“议承大统”中脱颖而出,不但很有逻辑性地为“两宫皇太后”脱困,还辞严义正地对吴可读尸谏引起的社会舆论作了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