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写作手法

《书愤》和《蜀相》均写于国家动乱的时代,诗人都借诸葛亮的事迹来表达心迹。 但两首诗的传达情感和写作手法都有所不同,《书愤》多用白描和对比的手法,诗风慷慨激昂,抒发了诗人渴望效法诸葛亮、报效祖国的心志与壮志未酬愤懑;《蜀相》借乐景抒哀情,全诗沉郁顿挫,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其功业未遂的惋惜。

本诗主要表现手法。 (1)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2)借古讽今:诗中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落笔千载以上,旨在千载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