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二次备课

一、 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破译大自然的语言,探询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显示课文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习字词。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

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

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一夏一秋—冬 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一再过两个月一久一于是转入一到了秋天一准备迎接, 条理十分清楚。

四、仿照课文,运用语言:

下面我们请同学选择江南秋日里典型的物候现象,用你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告诉大家(讨论一下,秋天里有哪些典型的物候现象:在稻花飘香的秋色中,听蛙鸣虫啼,看鸿雁南飞,流萤点点飞舞,树叶转了颜色,湖畔、海滨芦苇荡最浪漫的季节开始了,桂花,菊花)。

"江南的秋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