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偶句韵

《离骚》中的对偶句很多,几乎全部都是对偶句,比如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里的兮是语气助词,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帝高阳之苗裔对朕皇考曰伯庸,这个对偶句还是非常工整的。

通观《离骚》全篇,几乎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而且辞藻华丽,让人读了就觉得特别有艺术感。其中我们最熟悉的那两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更是流传了上千年,让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之惊叹。

《离骚》是屈原自述身世的抒情诗,从一开始讲述自己高贵的出身到追求心中理想的过程,整篇作品都是屈原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政治理想的追求。《离骚》是中国爱国主义诗篇的开山之作,开辟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整篇《离骚》中最精彩的文字就是对偶,几乎每一句都用到对偶的方式。这种文体对后世的影响很深远,甚至我们在盛唐诗人李白的诗作中也能看到离骚体的身影。李白的《将敬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都采用了和离骚比较接近的文体,整篇诗作中用到对偶的表述方式很多。

《离骚》继承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并且进一步发展出了更加严格、华丽的词汇。《离骚》中的对偶句两句的内容可以合二为一,用于表达完整的内容。而且《离骚》中的对偶句一个接着一个,基本上全部是以这种形式来描写内容,让全篇更加丰富多彩,这是非常难得的。

屈原把自己对当时政治、君王的不满都通过诗作来表达,他用上下求索的所谓理想中女神的历程来比喻自己探索理想的过程。屈原痛恨君王昏庸、奸臣当道,求诉无门的他只能用一种比较梦幻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在这种绝境当中,屈原最终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屈原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他最终以身投汨罗江的方式来提醒楚国的当权者。

其实《离骚》中的句子与其说是对偶句,倒不如说是对仗句,因为全篇中的句子都是对仗工整的词句,两句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屈原作为战国时期的文学大家,他的文学功底是绝对足够深厚的,用词造句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