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原文及注释

注释:

(1)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俱:都。

(2)病:生病。

(3)笃(dǔ):(病)重。

(4)而:表承接,不译。

(5)左右:左右的人。

(6)何以:为什么。

(7)都(dū);总。

(8)此:此时。

(9)语:说话。

(10)了:完全。

(11)便:于是,就。

(12)索:要。

(13)舆(yú):轿子。

(14)奔丧:看望丧事。

(15)都:竟。

(16)素:向来。

(17)琴:弹琴。

(18)径:直往。

(19)入:进入。

(20)既:已经。

(21)调:协调。

(22)掷:扔。

(23)因:于是。

(24)恸(tòng):痛哭,极度悲伤。

(25)绝:气息中止。

(26)良.:很。

(27)卒:死亡。

人琴俱亡(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1]

“人琴俱亡”的原义是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后多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亦作“人琴两亡”“人琴俱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