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说课稿

第一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遥想当年,诸葛羽扇纶巾,周郎火烧赤壁,千古风流,世代相传。一千八百年后,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谱写了雄壮的乐章。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鼓舞人心的重大事件。如何把这一喜讯迅速传达给全国及至全世界人民呢?

(学生思考,引出新闻这一体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代伟人毛泽东写的一篇报道,去感受那宏大的场面和恢弘的气势。

二.展示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积累重点字词;

2. 了解新闻特点,把握新闻的六要素、结构;

3. 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过程与方法:

1. 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2. 通过学习本则新闻,能总结出拟写新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论文,《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

2.文体知识:

新闻: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语言简明、准确。

3.词语积累:

芜湖wúhú 溃退kuì tuì 荻港dí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

经营:筹划、组织并管理。

摧枯拉朽:这里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具体学习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

四.课堂活动:

1. 读标题,感知内容。

以前都是让大家读完课文后概述内容,今天反过来,请大家先读标题,根据标题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人物:我三十万大军

事件:胜利南渡长江

可见,新闻标题是对整个事件最精炼的概括。

2. 指名学(或教师)读课文,感知内容。

3.找出能概括全文的一句话。

明确: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这是导语。导语即消息的开头,它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提纲挈领,牵引全文,吸引读者。导语一般情况下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4.这件事发生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呢?

渡江战役,也称宁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我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先后发起渡江。百万雄师以沿江湖区鱼民的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24日凌晨,104师312团3营9连占领总统府。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5.默读课文,概括消息的结构。

明确:

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

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要求:抓住事情的核心,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空出中心。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读P2页: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的内容。人们把“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阅读课文,勾画出来。

明确 :时间:二十一日 。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事件经过:三十万大军渡江过程。

事件结果:渡江胜利。

大家注意到开头黑色字休了吗?看侧面批注,这是什么?

明确:电头

想一想,电头交待了什么?有了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待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活动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1: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要求以新闻播报形式读课文:

实无华、准确清晰、简洁明快、平稳顺畅。同时针对本篇课文内容,还应充满激情与自豪。

明确:

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2: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

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3:谁能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再次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活动三:再读课文,体会新闻语言准确性。

再读体会,哪些词语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三十万改为百万可以不?

不行。因为新闻具有真实性。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一切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现在,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向英勇的解放军战士表达你的敬意。

最后,让我们激情齐读课文,向先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