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与仁爱二者有同异二者之异在于

一,不同之处:

1、出处不同

兼爱:“兼爱”一说,最初见于《墨子》。墨老先生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他宣扬“兼相爱,交相利”的学说。

也就是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仁爱:出自《淮南子·修务训》:“尧立孝慈仁爱,使民如子弟。”

白话释义:尧立孝顺慈祥仁爱,对待百姓如同自己的孩子兄弟。

2,含义不同

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仁爱: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仁爱是一种上对下的一种爱,可以是母亲对孩子,也可以是君王对臣子。

3,理论性不同

兼爱:墨子的“兼爱”则是出于公平主义。

仁爱:儒家的“仁爱”更多的是出自于一种报恩心理和同情心理。

二,相同之处:

1、“仁爱”与“兼爱”都把“爱”作为处理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

儒墨两家普遍认为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是道德沦丧的结果。孔子和墨子都将道德延伸到了它本不该到的地方,这种泛道德主义的思路导致人们对社会制度的漠视。

2、“仁爱”与“兼爱”都是代表某个特定的阶级。

孔子的“仁爱”学说是对春秋贵族宗法社会开始衰落而新兴地主阶级尚未登上统治舞台,决定着他的“仁爱”学说是以地缘亲情和血缘亲情为基础。墨家学说则是贵族宗法社会已经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即将粉墨登场的时代,反映着“农与工肆之人”要求生存、平等与自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