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教材地位

1、可以使语体产生一种陌生化的阅读效果。

比如鲁迅先生写的《春末闲谈》:那么,又要“礼失而求诸野了。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他那里,可有较好的法子么?可惜,也没有。所有者,仍不外乎不准集会,不许开口之类,和我们中华并没有什么很不同。然亦可见至道嘉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固无华夷之限也。——本段文白之间自如切换,使读者阅读似乎遇到障碍,这就是陌生化,但是陌生化意味着停顿,思考,这样,对文章理解就更为深刻。

2、可以使语体风格产生一种有力道的表达效果。

例如鲁迅先生写的《灯下漫笔》:但是“台”没有臣,不是太苦了么?无须担心的,有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在。而且其子也很有希望,他日长大,升而为“台”,便又有更卑更弱的妻子,供他驱使了。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敢非议者,其罪名曰不安分!——这种句式的整散结合,语气张弛有度,让批判的力量成倍增加,这也就是人们对鲁迅杂文语言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