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母亲抒情方式

“回忆”点名叙事的方式;“我的母亲”即朱德的母亲——锺太夫人。标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概括了写作内容。

二、作者简介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其主要著作收录在《朱德选集》里。

三、课文解读

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动机。

第一自然段开篇点题,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沉的爱回忆母亲勤劳的一生。“我爱我的母亲”这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勤劳一生”是母亲的本质特征,起总领全文的作用;“永远回忆”即直接呼应题目,有自然的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1-13自然段),文章的主体部分以时间为线索,详实而有重点地记叙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一层(2-7),叙述在贫苦的家境里,母亲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

第2自然段,想写我“我”的家事,交代了母亲的生活环境,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苦。

第3自然段,第一句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农民的贫困和无奈;第二句这是一个议论句,揭示了母亲极为痛苦的心理,也写出了当时社会千百万劳动妇女的悲惨处境。

第4自然段,首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爱过了母亲勤劳能干的特点,下文是对本句的具体描述。

第5自然段,作者用侧面描写自己从小能劳动的方法,突出母亲的勤劳能干。因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受母亲的影响。

第6自然段,首句总括下面内容写母亲聪明能干。

第7自然段,我们从中看出朱德母亲的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待人和蔼,富有同情心,宽厚仁慈,对子女爱中有严的优秀品质。

第二层(8-13)突破家庭的范围,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写母亲的平凡和伟大。

第8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引出下文对家庭的悲惨遭遇的描写。“我亲眼见到……哭声动天”解析如下:

第9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衔接自然。本段主要讲了父母节衣缩食,东挪西借供“我”读书,力图摆脱贫困和被欺压的命运。侧重表现了母亲反抗压迫,独立自主的性格特征。

第10自然段,“我”为什么要瞒着母亲去参加新军和同盟会呢?

第11自然段,写父母离不开劳动,突出母亲勤劳一生,照应本文开头。

第12自然段,主要说随着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母亲更加积极地支持“我”,表现了她识大体,顾大局的崇高品质。

“但我现身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道母亲的希望”

这句话既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如现哀思深深怀念,以及无法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终生遗憾。又表现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第13自然段,首句照应手首段“勤劳一生”。引用外甥的家信,从侧面说明母亲老年仍然热爱劳动。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总结母亲勤劳的一生。

第三部分(14-17),先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的决心。

第14自然段,首句是议论句,这句话是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表明母亲对我的影响之深。

14-15自然段,两次强调我应该感谢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了我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这是我几十年革命征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和像母亲一样平凡而伟大的劳动人民分不开的。对母亲的赞颂,就是对劳动人民的赞颂,对母亲的感激,就是对劳动人民的感激。

第16自然段,末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明“我”的决心。

第17自然段,已深深的祝愿,抒发了对母亲的哀悼之情,并与开头紧密呼应。

四、写作特点

1.事例典型,人物鲜明;

2.夹叙夹议,结构严谨;

3.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通过朱德同志的笔触,一名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爱憎分明,始终如一地支持儿子投身革命事业的伟大革命母亲跃然纸上,值得我们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