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反映了什么

巴金先生在《小狗包弟》中介绍,包弟是只讨人喜爱的小狗,而且和作者有着亲密的感情,但是在当时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不得不把包弟送到医院里当实验品。虽然情非得已,但在文章最后,作者还是满怀不安地向包弟表示道歉和忏悔。

和包弟的命运相似的狗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被送到实验室里去的小狗都是因为主人的情非得已,甚至有的是标价出售。为什么他们不能用爱去对待小狗呢?难道一只小狗的价值仅仅是那点钱吗?难道用钱就可以衡量一条生命的价值吗?

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愉快相处,再因外部压力而视之为包袱,再将它送去医院供解剖了事,从而心中内疚、自责的过程。两只狗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文革时环境的恶劣,缺乏人性,同时也真实地再现了“我”的怯弱和逆来顺受。其次,强烈的反思和自我拷问精神。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读《小狗包弟》后,我不仅要问:由于形势所迫,我们真的要放弃很多吗?即使是自己最亲密的朋友,自己最热爱的事业,自己最美好的生活?噢,不,我不想这样!如果这样,我就会像巴金先生将他的小狗包弟弃置于医院一样,虽然获得了一时的轻松,但接踵而来的是十年良心的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