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4个例子有什么作用

事实论证总结:

①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反面)

②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正面)

③中国学生功课成绩好,面临研究工作束手无措的事例。(反面)

④作者在美国大学学物理时,因事先没有准备,做研究发现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而恐慌的亲身经历。(反面)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主要内容:全文先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而后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接着作者从科学发展历史的角度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然后作者指出中国学生偏重于理论而轻视实验的事实,并以个人的经验为证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最后作者呼吁年轻学生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全文是一篇议论文,围绕着“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进行论述的。文章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深刻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