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人生经历

孔乙己,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经典人物。在其身上,凝聚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今天读来,我们亦能够体会到鲁迅先生心中的这份情愫。

孔乙己无疑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其悲惨的人生遭遇令每个读者同情。而造就这个悲剧人生的,包含了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个人角度来看孔乙己的悲剧人生

鲁迅先生曾说过,在他所作的小说里,自己最喜欢的是《孔乙己》。自然,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并非是作者所厌恶的,因为在这个人物身上,有真善美的东西。尤其是在“吃茴香豆”情节的描写中,我们亦能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可爱:教“我”识字显示其真诚,分豆与孩子吃显示其善良。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为何有着一个悲惨的人生呢?这首先有其个人的原因:

第一,对人生缺乏理性的追求。孔乙己是一个有人生追求的人。但他一心追求地位,追求功名,近于病态,毫无理性可言。他在酒店的特殊性首先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而这件长衫已经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孔乙己为什么如此在意这件长衫,因为这长衫代表着地位,“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缺乏应有的经济能力,而惟一能够显示其地位的长衫自然成为他心中的精神寄托。这种对于地位的追求无异是病态的。而地位的真正获得只能通过科举考试,因而终其一生孔乙己都在追求科举梦,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然而他终究没有范进、丁举人等人的幸运,也只能潦倒一生,以悲剧作结了。

第二,对品行缺乏应有的自律。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应懂得“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吃嗟来之食”的道理。然而他枉为读书人,对个人品行缺乏自律,弄得“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这些伤痕的来历绝非跌伤、碰伤,每一次的伤痕应是他又一次偷窃行为的见证。甚至他替人抄书,“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以致丧失了工作,最终酿成了惨剧——偷东西偷到丁举人家中而被打折了腿,使其不幸人生走向了终点。

第三,对劳动、对劳动者的轻视。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除了表现他对地位的追求之外,还从另一个方面表明了他对劳动、对劳动者的轻视。他进不了学,又不会营生,好吃懒做,却蔑视劳动,看不起劳动者。穿衣服都要以长衫尽力显示与短衣帮的区别,有一点钱就“排出九文大钱”以示炫耀。以这样的态度,怎能与短衣帮和好相处呢?又如何赢得短衣帮的同情与帮助呢?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他进不了社会上层,又不能融入社会下层,也就注定了他除了悲惨结局再无其他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