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观点

1.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2. 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3.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4.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还乡。

5. 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丛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在这里通了家。

6. 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

7. 一个动物和时间的接触,可以说是一条直线的,而人和时间的接触,靠了概念,也就是词,却比一条直线来得复杂。他有能力闭了眼睛置身于“昔日”的情境中,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时间的选择积累。

8. 在一个依本能而活动的动物不会发生时间上阻隔的问题,它的寿命是一连串的“当前”,谁也不能剪断时间,像是一条水,没有刀割得断。但是在人却不然,人的当前是整个靠记忆所保留下来的“过去”的积累。如果记忆消失了、遗忘了,我们的“时间”就可说是阻隔了。

9. 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

10. “生于斯,死于斯”的结果必是世代的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