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先生创造的。把“引进外国文化”说成“拿来”,既通俗又浅显易懂。同样,文中用“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等打比方来具体说明“拿来”、“占有”之后,再进一步说明如何“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去进行“挑选”。这就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明了易懂了。文章说:“占有了”,“徘徊”固然不对;“一把火烧光”也不行,不加挑选“接受一切”更不行。那么,应该怎样挑选呢?鲁迅先生用了几个非常精采的比喻:他把精华的东西比作“鱼翅”,并指出应为大众所有,要“跟朋友们一起象吃萝卜白菜那样吃掉”,“而不用它来宴大宾”;又把有害而又可改造为有益的东西比作“鸦片”,告诫人们不要把它丢在茅厕里,只要用得适当,还是有用的;还把那些本来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货色,比作“烟枪”和“烟灯”,指出也可留一点作为历史的见证,放到博物馆去,其余的毁掉;而那些被比作“一群姨太太”的,便使人自然联想到这是腐朽的、不应该保留的坏东西,应该完全摒弃。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而又深刻、生动而又通俗地说明:我们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中不同的内容,要具体分析,“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分清哪是精华,哪是糟粕;哪是有养分的,哪是有毒的或是腐朽的,以便区别对待。因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对待外国文化,才能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才有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