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七次下西洋,历时28年,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最远到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航程之远、历时之久、船舶数量之多、吨位之大、船员之众多、组织之严密、造船和航海技术之先进,均是当时世界之最,为中外航海史之壮举,远在欧洲人所谓“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之先。郑和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一位杰出人物,他也被国际上公认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郑和下西洋作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了不起的事件,凝聚并体现了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这种精神和品德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动力。
2. 新航路的开辟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同时,其规模、影响越来越大,为后来大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大洲开始联为一体,从此人类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人类的世界历史。是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融合发端,真正的世界历史开始了。新航路开辟也敲响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丧钟。
相关内容
-
故都的秋郁达夫重点句子赏析
故都的秋郁达夫重点句子赏析,,1、“爱国”——是《故都的秋》的主旋律。《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2、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
-
中国建筑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中国建筑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中国建筑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中国建筑的特征》特征”的限定范畴: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定语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中国建筑的特征》“特征”概念的...
-
祖国土的作者
祖国土的作者,,《想北平》是老舍创作的文学作品。作者身处异地,在战乱的岁月中,思念他挚爱的北平。通过北平与巴黎的对比,深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眷恋之情。本文于2004年入选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一教科书。写作背景:《想北平》选自《乡风市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
-
故都的秋作者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
-
京剧趣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京剧趣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京剧趣谈》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这种传统的艺术的喜爱之情,还有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以及对于我们中国这些传统国粹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豪的感情。《京剧趣谈》介绍中国国剧京剧中的奥秘——“马鞭”“亮相”,从中让我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课文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讲了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
-
猴王出世写作背景20字
猴王出世写作背景20字,,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西游记之猴王出世》节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一回。作者明代吴承恩,课文主要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如人一般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
故都的秋为什么叫故都
故都的秋为什么叫故都,,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称为“故都”,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 称为“故都”,也包含了作者深切的眷恋之情。《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
-
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的哪一本书
故都的秋选自郁达夫的哪一本书,,《故都的秋》是一本由郁达夫写的散文集,共22篇,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
-
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概括
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概括,,日本人在鲁迅没挂科的情况下写了匿名信 说明日本人不相信中国人在没有得到答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考试 说明了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的鄙视和偏见。1、是因为鲁迅在考试中没有挂科,而当时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不可能不挂科,就认为就藤野先生给鲁迅提前看过卷子,就写匿名信嘲讽。2、简单说,就是藤野先生支持鲁迅,日本学生嫉妒或者不相信鲁迅先生,也可引申为对华人的蔑视,认为除非是作弊,否则不...
-
写一篇以爱国为主题的读后感
写一篇以爱国为主题的读后感,,读了《我爱祖国的蓝天》之后,我知道了之所以地球宝宝溃疡了,是因为我们人类的活动越来越复杂,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进入大气的污染物越来越多,大气自己净化能力已经不够用了,所以地球宝宝才溃疡了。农民伯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常常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虽然化肥能提高土壤的肥力,农药可以消灭破坏庄稼的害虫,但他们不知道如果过度使用它们的后果是什么?让我来告诉农民...
-
故都的秋特点
故都的秋特点,,1、故都的秋呈现处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的特点,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2、《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3、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
-
在牛肚子里旅行词语解释
在牛肚子里旅行词语解释,,近义词周围一一四周 急忙一一慌忙 仔细一一细心贮藏一一储藏 悲哀一一伤心 知觉一一感觉光亮一一光明 旅行一一旅游反义词可怜一一幸运 急忙一一从容 悲哀一一快乐勇敢一一胆小 细嚼慢咽一一狼吞虎咽理解词语蟋蟀: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退粗大,善于跳跃。中国又称促织、蛐蛐儿、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是农业害虫。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细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东...
-
故都的秋思想感情
故都的秋思想感情,,《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于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爱国”——是《故都的秋》的中心思想。《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散文名篇《...
-
美丽的大海
美丽的大海,,大海在人们心中是永恒的,人都喜欢它。大海可以供人们休闲娱乐,人们可以在上面冲浪等体育活动,它也哺育了成千上万种鱼类,美丽极了,有兴趣的人们可以去看看,里面各种各样的鱼,红杉鱼、金鱼等等各种各样漂亮的鱼。同时大海带来了快乐,也带来了灾难,例如:大地震引起大海啸,在日本的9.0级大地震;并引起了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有许多这样的事件,但大海也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有的探...
-
故都的秋几年级
故都的秋几年级,,《故都的秋》是高一的课文。《故都的秋》蕴含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故都的秋艺术特点:《故都的秋》用细腻诗意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素雅的北国秋...
-
致大海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
致大海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致大海》是1973年的诗歌,作者是中国现当代女诗人舒婷。诗中阐述的主旨是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诗人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诗人自己的心。在舒婷的《致大海》中,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
-
蜀道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蜀道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而作。诗歌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用笛声的或高或低,猿声的或断或续,描绘了在弯曲湍急的三峡行船的情景...
-
郑和远航西洋的特点
郑和远航西洋的特点,,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公平交易、和平交往。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7年、1983年,中国政府以明成祖、明宣宗两位下西洋发起者的年号,以及郑和等下西洋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