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中的典故

在《六国论》中,作者把李牧看作赵国存亡的关键人物,因而指出“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关于李牧的事迹,记载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边的优秀将领。赵国北边和匈奴接界。赵武灵王时虽筑了长城抵御匈奴,但赵国还常常遭到匈奴的入侵,抢掠去不少人员和财物。赵孝成王时,派李牧为将,镇守北边,帅府驻在代雁门郡(现在山西省西北部宁武县以北一带)。赵王规定,为了有利于抗击匈奴,李牧可以根据战争的需要,自己有权设置官吏,而且一郡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帅府,用作军事开支。

李牧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卒,加紧训练骑马射箭技术;同时派精兵严加守卫烽火台,以备随时报警;又派出大量侦察敌情的情报员,以便有军情及时举报。全军战士得到李牧的厚遇,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

平时李牧总是明令部下:“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掠夺物资,赶快把物资收拾起,退入城堡内防守,如有人擅自出战捕杀匈奴者斩首示众。”

每当匈奴入侵边境,烽火台一报警,李牧即下令立即收拾物资退入城堡,从不出战,这样过了几年,李牧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损失过物资。然而,时间一长,匈奴兵将总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根本不把他放在心上;就是赵国边兵们亦在下面窃窃私议,以为李牧胆小怯战,有的愤愤不平。

李牧一意坚守不主动出击的消息传到赵孝成王那里,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要李牧出击。李牧却仍然如故,匈奴一来,即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匈奴往往满怀企望而来,却一无所获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