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10分钟试讲逐字稿

一、新课导入

他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日: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思索了片刻,对道: 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由于所对不凡,表现了强烈的进取精神,结果全体偷桃学生,一律免罚了。

人物:郭沫若。

二、写作背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写于1919年9、10月间。其时郭沫若受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冲击,决然从日本渡海回国。当他置身于日本横滨的海岸,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出现了一幅雄奇壮伟、流动奔突的画面。

三、解读标题

问题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怎么读?怎么理解?

参考:放号(hao)。“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个祈使句,“立”是一个动词,“在地球边上”点明地点,“放号”的意思是“吹响号角”。“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表面意思是站在地球的边上吹响号角,直接发出呼唤。

四、整体感知,把握意象

1.自由诵读。

2.问题二:这首诗给人的主要感受和印象是什么?

宏伟、强力、壮丽、炽热。

3.播放朗诵视频。

4.齐声朗诵。

问题三:全诗7节,都涉及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参考:白云(板书:白云怒涌)、北冰洋、太平洋、洪涛(海涛汹涌)、我、力

参考:宏大、阔远、雄奇、气势磅礴

问题四:这些意象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分组讨论)

参考:这首诗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另一方面,抒发自己“毁坏”“创造”“努力”的主观感受以及对“力”的赞美和颂扬。以写景为基础,再展开想象。

问题五: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画面。

示例:这首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响彻寰宇的号角。他的号角声欢呼在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也欢呼在要把地球推倒的太平洋一一欢呼来自空间各个方向。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那就看人们能否掌握它、驾驭它。看吧,滚滚而来的洪涛正在不断地努力向前,描绘着“力的绘画”,表演着“力的舞蹈”,演奏着“力的音乐”,抒写着“力的诗歌”,激荡着“力的律吕”。

五、教师小结

诗中雄奇的形象和澎湃的激情使人惊赞、仰慕,唤起人们对自身力量的自觉意识和对生活的巨大热情,激起人们以全部生命的力去努力创造,去追求光明,去获取力的艺术,力的美。这是崇高与壮美的统一,作者唱出的是一曲表现崇高美的激情洋溢的赞歌。

六、布置作业

阅读欣赏郭沫若的《天狗》

我的试讲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

(擦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