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智慧读后感500字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的晚期著作,正是这部著作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从各个的角度探讨了真正的人生幸福,谈了“如何有智慧地,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本书所讲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十分贴近,正是我们现在需要学习的,例如身体健康、幸福、名誉和对待人事物的态度等,带我们领略“人生的智慧”。
本书重点论述了人的幸福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内在,如何使自己健康,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如何平衡未来与当下,要学会尊重以及人生的各个阶段。在这些话题中,无一不体现着人生的智慧,让我们明白人的幸福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情绪又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让我们明白幸福的基础是健康,只有健康才有可能获得幸福,让我们明白不必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让我们明白我们不应该只是计划和考虑将来,或者一味沉浸于对往事的回想,让我们明白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要活在当下,让我们明白宽容与尊重,要学会尊重他人。
就人生的幸福而言,我们幸福的原因存在于我们的自身内在,而不是自身之外。的确,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来说,首先要看的是这个人的内在品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能否获得内心的幸福,因为这个人内心的幸福或者说内心的痛苦,基本上来自于这个人的感受、欲望和想法。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是间接影响。因此,同一个企业外在的事物和一样的境遇以及对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同;就算自己处在一个同一样的环境,每一个人也都生活在社会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一个人的幸福感取决于这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例如,不少人羡慕别人在生活中发现和遇到的趣事,其实他更应该羡慕别人所具有的能发现事物美与乐趣的天赋才对。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都会含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而这正归功于他们认识事物的天赋。因为在一个精神丰富的人看来是饶有趣味的事件,如果反映在一个肤浅、庸俗的头脑里面,同样的事件就只不过是平凡世界里面的乏味一幕而已。这也正是,经历同一事物,在不同人中获得幸福感不同的原因。各人拥有的不同地位和财富赋予了个人不同的角色,但各人的内在幸福并不会因外在角色的不同而产生对应的区别,而是根据各人身体内在的不同产生区别。
对于健康与幸福的看法,叔本华认为更聪明的选择是将精力放在维护我们的健康和培养我们的能力上,而不是过于注重财富的积累。一个健康、良好的体格和由此产生的宁静和愉快的脾脏,以及积极、清晰、深刻、准确把握事物的理解,以及温柔、克制的意图和由此产生的清白良知,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地位是无法替代的。许多有钱人不快乐,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的精神训练和洞察力,因此缺乏客观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从事精神活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
相反,为了保管好自己的财产,我们会有许多不可避免的操劳,它们打扰了我们舒适悠闲的生活。这样就只能忙里偷闲地寻求那些短暂的、感官的乐趣,他们徒劳地用这类娱乐来取代精神上的享受。例如,现在的很多富人喜欢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入住豪华酒店,品尝高档食品,拍时尚大片,之后发布到网络上,来谋求自己虚荣的幸福感,来取代精神上的富足。但对于人类幸福起着首要和关键的作用,是身体的良好品质,这些都包括高尚的性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气质和良好的健康,正如这句话所言,"健康的身体加健康的头脑"。所以我们更应将精力放在维护我们的健康和培养我们的能力上,而不是一门心思去争取那些身外的财产、荣誉。
对于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叔本华指出所有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我们的视线、活动和接触的范围圈子越狭窄,我们就越幸福;范围圈子越大,我们感受的焦虑或者担忧就越多。因为随着这一范围圈子的扩大,我们的愿望、恐惧、担忧也就相应增加。同时,部分地由于这一规律的原因,我们后半生比起前半生更加凄凉痛苦。因为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关系和目标的范围总是不断伸展。在儿童期,我们的视野只局限于周围的环境和狭窄的关系。我们关系不广,需求也不多,我们并没有过多受到意欲的刺激,我们大部分的生命都投入到认知活动中去了;到了青年期,视野明显扩大了;青春期的视野明显扩大;进入成年期后,我们的整个人生轨迹,即使是最遥远的联系,其他国家和民族也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到了老年,人们的眼睛里就包括了子孙后代因此所有局限制约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这让我想到了为什么我们总是想回到童年,因为在童年时期,我们是无忧无虑的,我们的思想是纯粹的,我们很容易得到满足,过得十分幸福。而现在,随着我们的长大,随着经历与知识的增加,我们的思想是多元的,是复杂的,我们也很难再回到那份童真。
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礼貌待人,要尊重他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有礼貌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叔本华还认为没有礼貌问题就是因为我们自己订下的一条闭嘴保持一个沉默的协议:我们国家都将互相忽略和避免责备对方在道德上和智力上的缺陷。这样我们的缺陷就不会轻易暴露,对我们双方都有利。保持礼貌是一种明智的做法。此外,为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拥有一定的远见和宽恕能力可以让我们为幸福而奋斗:前者帮助我们避免伤害和损失,而后者使我们从人类的争执和争吵中解脱出来。微不足道的烦恼,不管它出自人或事,如果需要我们自己脑子里老是想着它,老是以学生强烈的色彩夸大地描绘这一问题烦恼,就会产生膨胀可以成为一种可怕的巨物,让我们束手无策如果我们脑子里总是想一件烦恼事,那么我们眼前的任务一定做不好,因为我们的思绪都被烦恼抢走了。所以对待任何不愉快的事情,我们都应抱持一种尽量客观、求实、平静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它们。如果我们把小物体放得离眼睛太近,我们的视野就会受到限制,我们就看不到其他东西了。同样的,在我们直接范围内的人和事,虽然这些都是不重要的,琐碎的事情,经常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占据我们的大脑,甚至造成我们的不快乐,我们没有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制约这种倾向,应学会宽容。
阅读完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正如这本书的名字“人生的智慧”,它教会了我许多人生的道理,人生的经验,教会了我如何处理事务,教会了我如何调节自己。比如:这本书让我懂得我们应把获得和促进愉快的心情放在各种追求的首位。确实,能够增进愉快心情的莫过于健康,如每天至少在户外进行两个小时的运动,作息健康,饮食有节等。正如伏尔泰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这本书还让我明白:我们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能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和曾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正如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吾日三省吾身”;
此外,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现在的看法,以前订下的计划和最终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反思。对那些值得回味点滴应该小心保存下来,正如日记的作用一样。我还了解到:人生的一个重要智慧就是在关注现在和规划未来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这样现在和未来就不会相互干扰。许多人因为太过容易沉迷于自己现在,这些是无忧无虑、漫不经心的人;也有不同的人则更多地活在我们将来,他们学习则是谨小慎微、忧心忡忡的人。我们不应该只是计划和考虑将来,或者一味沉湎于对往事的回想。我明白了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但不管将来还是过去,都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么重要,我们要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