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故事、出处、释读)
典故一: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还高的职务了。
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大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
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典故二:南北朝时,梁朝有个叫钟峻的人。他写了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名为《诗品》。在书中他写道: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意思是好的文章一字不能多,也不能少。每个字的作用价值一千两黄金。这是来产战国末期一个故事。
【出处】《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南朝梁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唐朝权德舆《马秀才草书歌》:变化纵横出新意,眼看一字千金贵。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信》:有一种人把自己的文字润格订的极高,颇有一字千金之慨,轻易是不肯写信的。【释读】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