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来读后感600字

在不长的五年里,二毛经历得太多太多,以致将这五年活得深刻。退学在家封闭自我、打开心门潜心学画、经人引进初入文学殿堂、于异乡遭受进犯最终寻得合道好友……很多美好、不美好的事情将这五年填满。

当三毛处于后雨季时代——她说,如今的三毛是个乐观的人,她终于懂得了什么是爱。我想,三毛的这一成长,得益于这片有时狂暴有时温柔的雨季。

就是在这片雨季中,二毛蜕变成了三毛,成熟代替了青涩。纵使雨季远去,雨季这段时间所体现的意义却从未远去,它在后雨季时代得以延续。

十年后,三毛成为了我们印象中的她:烫着大卷发,穿着简单的服装,一笑动京城。也许,很多人都会觉得,那片雨季过去了,雨季中的她终究是不再了。三毛对于书的喜爱是无与伦比的。就藏书而言,三毛20岁时就已经藏书3000册之多,这是多么庞大的阅读量,此生我也只能望尘莫及了。书是她忠实的朋友,伴她度过了漫长的光阴。对于读书多数人只是浏览的,但是三毛是用心真实的在感受,与书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想之所想,感之所感。这是我们做不到的,所以我们不能理解三毛和珍妮之间的关系,为珍妮的痴,为珍妮的狂。读书无数也为三毛之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毛是喜欢旅行的,她不安于现状,她一直说自己是一个流浪者。在她那个年代有勇气出去,有勇气背井离乡,是很让人钦佩的。她的求学经历是坎坷的,但是生活确实精彩丰富的。那个年代中华民国是不被认可的,所以出国求学以及游玩总是出各种状况的。但是三毛不卑不亢,不仅没有丢掉中国人的美德,而且展现了国人该有的那份自信与自尊。这也是三毛为什么每次都能逢凶化吉,并且结识了很多朋友,这也是三毛求学的精彩所在。三毛不止一次的为此进过拘留所,对此她丝毫不避讳的在书中提起,因为她认为依心而活很重要,这让我钦佩不已。对于求学三毛是刻苦的,所以成绩也是很优异的,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亲睐。

三毛虽然一直说自己是一个流浪者,但是对于故乡,对于亲人朋友还是牵挂不已,念念不舍,时时的写信给家人朋友,分享着自己的快乐。一丝丝的乡愁陪伴着这一位流浪者,留在所经过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