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按照什么顺序
《消息二则》按中西东写的原因: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最后写。并且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消息二则》节选: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顺利渡江的事实,赞扬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英雄气概,也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通过全面报道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的概况,赞扬了各路军指挥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指挥才能,表现了全党全军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相关内容
-
肥皂泡按照什么顺序
肥皂泡按照什么顺序,,《肥皂泡》一文作者按“吹肥皂泡——欣赏肥皂泡的样子——感受肥皂泡的乐趣”的顺序,写出了对童年的回忆和怀念之情。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出自冰心的《冰心散文》,讲述作者小时候最爱吹肥皂泡;在下雨时节吹肥皂泡;吹肥皂泡的过程;肥皂泡美丽的样子;肥皂泡就像是美丽的梦,表达了冰心童年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扩展资料:文章的段意:第1自然段用简单的一句话点明了“我”小时候最爱...
-
好句:描写黄河的诗句欣赏
好句:描写黄河的诗句欣赏,,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黄河之水天上来,一去东流不复回3.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4.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7.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8.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9.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10.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11.黄河三尺...
-
灰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灰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扩展资料:《灰雀》是阿列克谢耶夫创作 、李声权翻译的一篇短文,为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组第5课课文 ,由金锋朗读 。作者简介:阿列克谢耶夫(Aleks...
-
牛郎织女(一)复述课文
牛郎织女(一)复述课文,,(1)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他对牛照看得很周到。(2)长大后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与老牛共同努力劳动,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并安了家。(3)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织女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
-
摆脱心灵的重负
摆脱心灵的重负,,材料一2002年12月12日《长春日报》以《18岁的生命随风而逝》为题报道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曹璐(湖南衡IrmA.,),入学后,总觉得高考成绩不理想,认为没有考上清华、北大,对不起父母。加上对大学生活有些不适应,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以致悲观轻生。从自己宿舍楼顶纵身跳下,结束了如花的生命。材料二日本先天缺少四肢的残疾人乙武洋匡,从小学到大学...
-
汉语方位名词
汉语方位名词,,汉语方位名词有“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旁”。合成的方位词由单纯词以下列方式构成:1、前边加“以”或“之”。如,以上、之下。2、后边加“边”、“面”、“头”。如:前边、左面,里头。3、对举。如,上下、前后、里外。4、其他。如,底下、头里、当中。扩展资料:方位词的主要用法和作用:1、单纯方位词单用能力很差,一般要与别的“词”或“短语”组合起来使用。2、...
-
太空一日文章
太空一日文章,,《太空一日》主要讲述了作者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太空一日》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2017年春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 ,这篇课文选自杨利伟的《天地九重》。扩展资料:该文中杨利伟乘坐的火箭是“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
-
回忆我的母亲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回忆我的母亲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文章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既照顾全面,又突出重点。 首先,开头和结尾在时间上相照应——开头写“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结尾写“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现在”同“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的时间完全一致。然后展开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从“我能记忆时”起,到“母亲离我而去”为止,其中,各有侧重地...
-
离骚陆龟蒙拼音版
离骚陆龟蒙拼音版,,离骚拼音版:tiān wèn fù zhāo hún,wú yīn chè dì hūn。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qǐ zhī qiān lì jù,bù dí yī chán yán。岂知千丽句,不敌一谗言。扩展资料: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
-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好词好句摘抄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好词好句摘抄,,1、“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 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涨檀溪,急叱2、征骑往前跳。 马蹄蹄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 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
-
梦游天姥吟留别抄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抄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此诗以...
-
秋天的怀念儿子对母亲的遗像说些什么
秋天的怀念儿子对母亲的遗像说些什么,,1、母亲对不起,是我以前不太懂事,我只知道自己的痛苦,却不知道你比我承受的更多,让您操心了。谢谢您的良苦用心,请您放心,我和妹妹一定会好好活着。2、想起之前我对您发脾气,我真是后悔极了,但我早已不是那个自暴自弃的孩子了。我会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您之前答应和我一起去北海看菊花,现在你却已经不在了,不过我已经像菊花一样勇敢的面对挫折了。谢谢您,母亲!3、扩展资料:...
-
文言文二则课文解析
文言文二则课文解析,,《囊萤映雪》课文解析: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囊萤映雪》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克服家境贫寒,利用萤火照亮,勤学苦读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比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本课选取的是两篇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
-
故都的秋的故都指的是
故都的秋的故都指的是,,郁达夫《故都的秋》所写的“故都”是今天的北京。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扩展资料:创作背景1926年6月,...
-
好的故事梗概
好的故事梗概,,《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扩展资料:创作时间这首散文诗写于1925年1月28日,最初发表于1925年2月9日《语丝...
-
故都的秋背景
故都的秋背景,,创作背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千年的文明古都——北平(今北京),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杭州,一样会感受到国事的危急。因而,当他到达北平,触景伤情,写了《故都的秋》,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凉”心绪,表达的是对故都的一往情深。扩展资料: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
-
父爱之舟2到9自然段小标题
父爱之舟2到9自然段小标题,,《父爱之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刚从梦中醒来。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写“我”回忆过往艰难求学的经历,表现了深深的父爱。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再次写“我”梦醒,照应开头。《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扩展资料...
-
登岳阳楼描写了什么景象
登岳阳楼描写了什么景象,,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画面: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扩展资料《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