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由毋宁死新罕布什尔州
“LIVE FREE OR DIE。”Written by General John Stark。 July 31,1809
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是位于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州。绰号叫“花岗岩州”,因为本州盛产花岗岩,另外也是因为这个州比较坚守传统观念,政府非常节俭。这个州的格言是:“不自由,毋宁死”。
州花为紫丁香,州鸟为紫红朱雀,州树为白桦树。
新罕布什尔州最著名的是她是美国总统竞选预选的第二站,每次总统竞选时民主党和共和党都要在这个州选举党的参选候选人。这个州还有秋季美丽的彩叶以及美国居民点气候条件最恶劣的记录。2003年这个州选出一位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的圣公会主教又是一件引起世界注目的事情。
新罕布什尔州还是冬季冰上运动的好地点。
新罕布什尔州议会有415名议员,这在英语世界中仅比美国众议院和英国下院人数少,占第三位。新罕布什尔州议会的议员每年只有100美元的工资,还是18世纪时的工资,所以目前议员们大部分是有钱人或退休的,但众多议员所制定的法律更接近大部分人的意愿。
相关内容
-
不自由,毋宁死前一句
不自由,毋宁死前一句,,我不知道别人将选择怎样的道路,但对我来说,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1775年3月23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原文节选:先生们,他们说我们势单力...
-
想北平美国包着纸的橘子的含义
想北平美国包着纸的橘子的含义,,通过比较,突出北平玉李的美味,进而表达对北平一草一木深沉的爱.北平有故宫、天坛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作者为什么不写,却只写了一些平凡的点滴事物和平民的日常生活呢?从上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作者有一颗平常心,追求平淡、恬静,有浓厚的平民意识。而他选取平凡细小事物,一方面反映他与北平的亲密,对北平感情的深厚,另一方面也正是用朴实的语言展现他自己平凡、淡泊的精神追求。像这样的选...
-
不自由毋宁死体裁
不自由毋宁死体裁,,文体是演讲词。赏析:这篇演讲开始时语调舒缓,但随着演讲的进行,调子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峻急,态度越来越激烈。从修辞角度看,这与大量使用排比、反问、感叹、长短句交错等表达手法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使用精练而富有鼓动性的名言警句分不开,尤其是演讲的最后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把演讲推向了高潮,给听众深刻的印象。这一警句当时不胫而走,深深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
-
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亚,...
-
不自由,毋宁死的
不自由,毋宁死的,,《不自由,毋宁死》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在美国革命文献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其时,北美殖民地正面临历史性抉择——要么拿起武器,争取独立;要么妥协让步,甘受奴役。亨利以敏锐的政治家眼光,饱满的爱国激情,以铁的事实驳斥了主和派的种种谬误,阐述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从此,“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激励了千百万北美人为自由独立而战,这篇演说也成为世界演说名篇。没有自由,宁愿去死!连自由都失...
-
不自由毋宁死现代解释
不自由毋宁死现代解释,,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
-
不自由毋宁死感悟
不自由毋宁死感悟,,王小波在他《沉默的大多数》中提到过这样的思想“若自由毋宁死”(当然他是持批判态度的)。个人对“不自由毋宁死”的理解是,这句话是在自身自由有被剥夺危险时所发出的反抗呼声。是一种为了自身自由的鱼死网破抗争,而非对他人或他国的强制。“自由”这个词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内涵,当美国以“自由”为名对外发动战争时,这里的自由不过是掩饰本国利益的一种托辞(从美国实际所为就可以看出,他们无意为战争...
-
不自由毋宁死作者
不自由毋宁死作者,,课文《不自由,毋宁死》作者是帕特里克·亨利。课文讲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
-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800字作文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800字作文,,《基督山伯爵》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的代表作。被公认为是通俗小说的典范。小说出版后,很快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电影。100多年来,这本书拥有了难以数计的读者。小说记叙了主人公爱德蒙·邓蒂斯被陷害至身陷囹圄,在获得一笔以外的巨额财产之后,巧妙地回到了巴黎的上流社会,成了巴黎社交圈最走红的人物,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身...
-
不自由,毋宁死文章分析
不自由,毋宁死文章分析,,帕特里克·亨利,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政治家和演说家。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以其机敏的演说技巧而著称。1763年被选入弗吉尼亚议会。曾出席过第一次大陆会议,担任过弗吉尼亚部队司令和弗吉尼亚州州长等职。他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并为之奔走呼号,英勇斗争。不过,他的永久名声却来自他的演讲。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
-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篇有关什么的议论文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篇有关什么的议论文,,本文阐述了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关系,主要是指出东方对于西方科学的重要性,指出西方文明和科学的缺陷,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来帮助,东方和西方代表着人类经验的基本和互补日两个方面,西方应该采取谦虚的、正确的态度来学习。乔治。萨顿:美国科学史学家。生于比利时。著有《科学史导论》等。他将科学史视为沟通科学与人文最好的桥梁,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在大...
-
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汉语词语,读音是bú zì yóu,wú nìng sǐ。意思是如果失去自由,那么不如去死。源于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1736-1799)一七七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于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中的最后一句: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历史背景:18世纪中叶,北美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面对这种情况,英国政府软硬兼施,采用各种手段,力图...
-
不自由毋宁死席勒
不自由毋宁死席勒,,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1736~1799),苏格兰裔美国人。他生于弗吉尼亚,是弗吉尼亚殖民地最成功的律师之一,以机敏和演说技巧而著称。他是独立战争时期的自由主义者,美国革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演说家,被称为“美国革命之舌”。他是著名的《独立宣言》的主要执笔者之一,曾任弗吉尼亚州州长,深受爱戴,被誉为“弗吉尼亚之父”。在反英斗争中发表过许多著名演说。被普遍传诵...
-
不自由毋宁死是哪个国家格言
不自由毋宁死是哪个国家格言,,《不自由,毋宁死》这篇脍炙人口的演说在美国革命文献史上占有特殊地位。课文《不自由,毋宁死》作者是帕特里克·亨利。课文讲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1774年,英国...
-
不自由,毋宁死赏析
不自由,毋宁死赏析,,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是张漾兮说的。张漾兮任自由画报主编时,创刊号的发刊词上只有6个字,不自由,毋宁死,表达了这份画报誓与法西斯独裁统治战斗到底的决心。自由画报虽然只出版了17期,但每期5000份画报像5000把匕首一样插入敌人的心脏,当时被世人称赞为公开的挺进报。50年前,张漾兮就已经具有超前跨界的意识,就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他聘请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国画家为版画系开...
-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那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那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1、意思是那个时候,他们做的事情,他们的故事,都是很有趣味性的,都是很真实的。2、《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的艾萨克·阿西莫夫。小说中写的是玛琪从一本旧书中中了解到几百年前学校的学习生活,流露出内心的孤独,反思了人类教育的一些缺失以及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等问题。 3、科学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推动着人类的文明向前发展。这篇科...
-
不自由,毋宁死
不自由,毋宁死,,这篇演讲开始时语调舒缓,但随着演讲的进行,调子越来越坚决,言辞越来越峻急,态度越来越激烈。从修辞角度看,这与大量使用排比、反问、感叹、长短句交错等表达手法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使用精练而富有鼓动性的名言警句分不开,尤其是演讲的最后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气势磅礴,铿锵有力,把演讲推向了高潮,给听众深刻的印象。这一警句当时不胫而走,深深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的斗争,而且两百年...
-
不自由,毋宁死全文
不自由,毋宁死全文,,内容梗概:亨利的主张明确,态度坚决,立场十分鲜明,这已为社会所知。然而这篇演讲是在议会上发表的,议会是宣传自己主张的讲坛,也是政治斗争的场所。要使自己的主张能为众人接受,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就要讲究策略。所以演讲一开始,亨利并未用激烈的语调,义正辞严的态度,令其演讲的内容充满剑拔弩张的火药味。而是采用委婉的态度,舒缓的语调,首先肯定了在他之前发言的几位议员的良善用心。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