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书和字典的区别

辞书是字典、词典、辞典的统称,字典是主要用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是主要用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概念、用法的工具书。一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词典与辞典:词、辞在表达言词、文词时意义相通,但在古代,“词”可以用来指“语助”,(虚词)如,《经传释词》、《词诠》(解释虚词)“辞”的指称范围比“词”大,一般来说,以收录语文词汇为主的语文词典多称为“词典”,而以收录术语、专名、学科性词汇为主的被称为辞典。

中国古代无字典与词典之分,统称为“字书”,因为古文中大多是单音节词,字与词无明显的区分。说文解字》(许慎编)是第一部分析字型,探讨字体结构源流的字书;《尔雅》是中国第一部训释字义为主要内容的训诂书;《广韵》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归纳字音,探求声韵源流为主要内容的韵书。古代的辞书分为:字书(字型)训诂书(意义)韵书(读音)。清代《康熙字典》标志着中国开始出现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当时“字典”就专指《康熙字典》,《康熙字典》代表中国古代字典的最高水平,收字50000个左右。

1915年和1931年的《辞源》,1936年出版的《辞海》继承了传统字书的的特点,吸收了国外词典编撰的长处,首次创立了词条,收录反映科学文化知识的百科词条。1937年,黎锦熙主编的《国语词典》首次按注音字母音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