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什么时候出来的

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1925年暑假后,北京清华学校加办大学部,成立国文系,俞平伯推荐朱自清为该校教授。8月,朱自清来到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此时的他单独而来,住在清华园的古月堂,家眷仍然留居白马湖。10月20日,朱自清在《语丝》第48期中发表诗作《我的南方》,表达对南方的怀念。“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是山乡水乡!那儿是醉乡梦乡!五年来的彷徨,羽毛般地飞扬!”此时距离他北大毕业,正好五年。1927年1月,朱自清接着北来,住在清华园西院,从此定居北京。该年7月创作了散文《荷塘月色》。

朱自清夫人陈竹隐在其《忆佩弦》一文中指出“1927年,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大革命失败了,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陈竹隐认为,朱自清当时之所以创作此文,是因为大革命失败产生的“惶惶然”,进而导致朱自清内心的不平静。屈毓秀在其《试论朱自清和他的创作》中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以后,文化统一战线内部开始分化……此外,一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这场暴风雨后则表现了苦闷和彷徨,朱自清就是这样……所以,在大时代面前,他感到歧路上的彷徨,觉得自己是‘一张烂纸,一张枯叶’,幻想‘超然’。超然的道路走不通,又寄望于‘找一件事,钻了进去,消磨了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