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作者简介
1、落雪,原名郑振铎(1898.12.19~1958.10.17),中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和艺术史家,也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
2、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生在浙江省永嘉县(今温州市)。1917年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学习。1919年参加“五四”活动,同时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上海大学教师,《公理日报》主编,1927年旅居英、法,回国后历任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世界文库》主编,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1949年后历任全国文联福利部部长,全国文协研究部长、人民政协文教组长,中央文化部文物局长,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全委、主席团委员,全国文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
相关内容
-
詹天佑科学读后感450字
詹天佑科学读后感450字,,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他为了寻找合适的线路,坚持在野外工作,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去信心。我知道如果将这条“中国第一铁路”修好的话,中国就不会被嘲笑,而且会让别...
-
记念刘和珍君部分概括
记念刘和珍君部分概括,,1、《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2、故事梗概: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与刘和珍交往的一些往事,追忆了刘...
-
故都的秋好句摘抄
故都的秋好句摘抄,,1、“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颂赞秋的文字特别的多。”2、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3、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
-
手术台就是阵地重难点
手术台就是阵地重难点,,学习指导本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为: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术、斗”等10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词语。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注意“离”的下面的写法;注意“取”的右边是“又”;注意“匆”有一点。本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为: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重点)阵地是战士战斗的地方。白求恩大夫不光把自己看作...
-
记念刘和珍君引用陶潜诗句作用
记念刘和珍君引用陶潜诗句作用,,引用陶潜诗句利用陶潜的诗表达心中的悲痛,歌颂中国女子的勇毅,同时借此表达对当时社会的愤恨。原文简介:《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被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1904一1926)女,江西省南昌人,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反动军阀宣战,是北京学...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成语典故是:在北宋期间赵普为宋/太/祖/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兵打仗,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被封为宰相,但是宋/太/祖/死后,很多人认为赵普他一生没有学习兵法,也没有学习权衡之道,只是读了《论语》当宰相有点不恰当。这个时候新皇/帝赵匡义问他是不是这样的,赵普告诉他说,用半部论语就能够帮助/治/理/天下了。这个典故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这个典故用来...
-
台阶300字作文
台阶300字作文,,人生的台阶是亲情的滋养,师长的教诲,朋友的砥砺才慢慢生长而成的。台阶无处不有,遍地都是,不过那只是让自己的身躯前进,而不是精神的前进。人生的台阶是无形的,它每天都在帮助我们的思想进步着。老师的每一个眼神,同学的一声关怀又何尝不是为你的人生他起一个台阶呢!在学习中,如果我上课敷衍了事,老师的一个眼神就在提醒着我的我应该认真,这时我心中的台阶则会慢慢多了一层,那是提醒我应该认真学习...
-
月光曲读后感50字
月光曲读后感50字,,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月光曲》,从这篇课文中,我知道了200多年前,有一位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用毕生谱写了许多爱国曲子,而且他的心地也很善良。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皮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传说是这样的: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畔的一个小镇上,他听到了一阵钢琴声,...
-
北京的春节好句摘抄
北京的春节好句摘抄,,1、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2、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4、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5、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6、元宵上...
-
家父张二河什么意思呢
家父张二河什么意思呢,,“家父张二河”电影《江湖论剑实录》这是一个古代为背景的喜剧,反应了当代靠爹的社会现实。这句话是剧中张鼎鼎说的,他蛮横且犯了错误就说他爹是张二河,张二河的身份就是都城汴京的都御史加太常少卿。同时这剧里另外一个人物,司徒耀祖他父亲只是普通的布艺,他来到汴京武考(从小就学习,努力考试了名门正派)但考完试,看见考官竟然不看答卷看背景,把布艺的卷子直接让下人拿去茅厕烧掉。这个电影用搞...
-
小斯宾塞长大后成为了著名的什么学家
小斯宾塞长大后成为了著名的什么学家,,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都比较注重,很多家长希望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拥有快乐的心境,孩子只有在快乐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才会比较高效,这样也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长,那么小斯宾塞长大后成为了著名的什么学家呢?小斯宾塞长大后成为了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还有教育家。对斯宾赛比较熟悉的就是快乐教育,斯宾赛本身生于教育世家,家里的很多成员是老师,父亲还开了个学校。斯宾赛没有...
-
女人学古琴的好处
女人学古琴的好处,,古琴对于国人来说,可是一种难度很大的乐器,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但是会的人应该特别少。一般学习古琴的都是女人,那么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女人学习古琴有什么好处?女人学古琴的好处,能够提升自己的气质,增强自己的音乐素养,让自己变得更加吸引人。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毕竟古琴不是那么容易学成功的。但是一旦把古琴学入门了之后,就相当于掌握了一个才艺,这个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上述的介绍,...
-
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
赵州桥为什么世界闻名,,赵州桥,存在至今已经1400年,作为一个石桥,赵州桥建桥时的力学计算是精确的,加固方法是科学和巧妙的,而且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用工艺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时至今日,这座古桥在有些方面仍然具有很多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事实上,作为空腹式拱桥的鼻祖,中国近代修建的石拱桥,但凡跨径超过30米的,大多都采用了类似赵州桥的空腹式结构,以此降低桥梁自重。虽...
-
北京的春节分为几个部分
北京的春节分为几个部分,,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1、春节前(1~7):北京春节前的风俗(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过小年、备年货)。2、春节(8~12):北京春节最热闹的是除夕、初一、十五。3、春节后(13):一切恢复到平常的现象。此文是一篇风俗志,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
-
三顾茅庐二百字
三顾茅庐二百字,,“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让我十分难忘,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记得这个典故,诸葛亮感激刘备三顾茅庐,以及对他的信任和诚意,同意出山辅助刘备并帮他打下了大好江山。我想,如果刘备只去了一次就不再去了,就请不出卧龙先生诸葛亮,也就不能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是刘备真诚的力量打动了诸葛亮,所以只要真诚,身边总会有侠肝义胆的好朋友。所以我们不管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只要...
-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8篇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8篇,,《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读后,使我受益匪浅。主要讲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从东土大唐一直到西天拜佛求经过的故事。唐僧的心地善良;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不屈不挠;猪八戒的好吃懒做和沙僧忠厚老实的性格。读完这本书,我被唐僧师徒四人勇往直前,不被困难吓倒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的人生就像《西游记》中描写的那样,每走一步,都可能出现困难。学习,我就要...
-
梅花魂450字读后感
梅花魂450字读后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莺儿小时候在东南亚星岛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的事。有一次,作者不小心把外祖父珍藏的一幅墨梅图上面弄了一个黑手印,外祖父便头一次训斥了妈妈,并用刀片和细绸子把墨梅图弄干净。作者并不理解祖父的行为。后来妈妈准备和我一起返回中国,我很高兴。但我去询问外祖父是否一起归国时,外祖父却哭了。离别的前一天,外祖父语重心长地将墨梅图赠与我,并让我好好保存。离别时,外祖父将一块...
-
包身工为什么被删
包身工为什么被删,,由于课本不同,有的课本《包身工》这篇文章没被删,《包身工》过去一直是教学规定的基本篇目,就是作为考试范围的课文,但是这一次的调整不是文章本身的原因,是考虑到新旧课文的比例问题才做出的临时性调整。《包身工》是中国现代作家夏衍于1935年创作的一篇报告文学,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文章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真实地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