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十讲每一讲读后感

打开书扉,后知后觉的我意识到作者是台湾人,一瞬间余光中、李敖、刘墉、席慕蓉、林清玄等一连串的名字从脑海中掠过。那些沾染着青春时光的名字像钥匙,你随时可以用它打开一段回忆:聒噪的蝉鸣,闷热的下午,躲进书中的我,孤独而不自知,快乐也不为人知。现在回头看20年前,台湾文化当时的确深深影响着大陆和小小的我,而如今它却日渐式微了。

蒋勋的生活十讲来源于他90年代开始10余年间做广播主持节目的一些言论和观点。令我惊奇的是,这些针对社会现象且时效性颇强的言论至今依然具有新意和鲜活度,甚至具有预见性。比如针对当时台湾儿童教育的观念,他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在于父母。“当一个孩子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的话,最终会导致他非常得不快乐。他被物质填满,精神却极度空虚,即使杀了人都毫无知觉,这种痛苦是他的父母所无法了解的。”你敢相信这段精妙的教育观点是出自一位美学家之口吗?

我由衷地认为蒋勋具有思想的深度和哲学的高度。一个人的思想和观念根植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90年代的台湾经济文化繁荣昌盛,两岸交流刚刚起步,动荡不安也充满机遇,是一个极利于展现才华的地方。而且当时大多数台湾文人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同时也受过良好的西方文化教育,这才造就了台湾文坛百花齐放的盛世。现在中国与90年代台湾的处境比较相似,比如中国也面临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国家经济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大环境下的竞争与合作等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文坛人才辈出的盛世景象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