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纪念
![难以忘却的纪念](https://www.zdzd.net/z/no/260.jpg)
又是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红军纪念园,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来到红军纪念园,远远的就望见十座将军铜像,站在将军铜像面前,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们都是阆中的优秀儿子,都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出了英勇牺牲的好将军。他们中最低的年龄才三十多岁,而最高年龄的也只有五十多岁。这些铜像都挺着胸膛,好想在说:“我为革命为祖国而牺牲,我骄傲!共产党万岁!”我对将军们肃然起敬。
沿着石梯往上走就来到了“告别苏州”,一座大型的铜像尽收眼底,一个人伸出了一只手,好像在说:“再见了我的亲人,你们让我感到无比的留念。”
再向右走就来到了纪念碑,功勋墙上刻着烈士的名字,这些英雄烈士永垂不朽!将军碑将永远记着你们,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的“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你们的英名与日月共辉,与山河共存!
最后,我们来到顶峰建筑——红军纪念馆,那儿陈列着烈士的物品,每一件物品都记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安息吧,敬爱的革命烈士们,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会努力学习,长大了建设祖国,共创美好明天!
相关内容
-
为了纪念的忘却
为了纪念的忘却,,《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全文严谨有序、笔法洒脱,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鲁迅(188...
-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出自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出自,,《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全文严谨有序、笔法洒脱,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创作...
-
为了忘却的纪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纪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收录在《华盖集续编》的散文。原文于1926年4月12日发表在《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刘和珍是北京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创作背景:...
-
为了忘却的纪念表达了什么
为了忘却的纪念表达了什么,,1、《为了忘却的纪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作者写此文是为了“纪念”死者,既然是“纪念”,作者却说是“为了忘却”。题目似乎矛盾的这两层意思,正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悲愤和坚韧的战斗精神。2、此文通过对白莽、柔石等“左联五烈士”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对国民党当局卑劣行径的愤恨,号召民众应化悲愤为力量,以战斗来纪念死者。对革命前途,作者也充满了必...
-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群文阅读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群文阅读,,8.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一)中“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是说刘和珍等人的请愿行为是莫名其妙的。B.选文(一)中加点的“文明人”“伟绩”“武功”等词是反语,具有强烈的讽刺和批判意味。C.选文(二)主要回忆了柔石被捕后的一些情况,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D.选文(二)中作者写自己选择“逃走”,体现了反对“坐以待毙”、...
-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原文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原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原文:一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两年前的此时,即一九三一年的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2〕同时遇害的时候。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
-
为了忘却的纪念文章脉络
为了忘却的纪念文章脉络,,1、文章先是交代了写文章的缘由,由报章上林莽的文章引出白莽,写了关于白莽的三次见面。第一次印象不深,第二次与他交换书籍,第三次白莽向鲁迅道出自己的真实身份,体现了二人之间的极度信任。又由送书一事引出柔石(为什么送书写的这么长?1与白莽志同道合2对自己有重要意义3引出柔石)。随后写了与柔石的初见以及和他的交往,“我”体会出了他的“迂”和硬气,再由柔石引出冯铿,随后在回归白莽...
-
为了忘却的纪念人物事件概括
为了忘却的纪念人物事件概括,,《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全文严谨有序、笔法洒脱,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
-
为了忘却的纪念概括七部分内容
为了忘却的纪念概括七部分内容,,《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交往的回忆,表现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通过对烈士遇难的回忆,暴露国民党反动派残酷无耻的兽行,亦表达了作者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坚定信念。全文严谨有序、笔法洒脱,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含蓄而不晦涩,委婉而富有情致...
-
清明节,向先烈们致敬
清明节,向先烈们致敬,,我们怎能忘记狼牙山五壮士为祖国的壮烈牺牲?怎能忘记董存瑞炸碉堡时的高大身影?多少英雄英雄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的是祖国的繁荣昌盛,他们有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作为他们的后代,我们要使红旗更加鲜红,使五颗星星更加明亮!缅怀革命的丰功伟绩,好好学习,掌握本领,争当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秀,团结友爱的好少年。长大以...
-
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
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1、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讲的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于一九三三年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著名杂文。作者回忆自己与白莽(殷夫)、柔石在文学事业与生活上的多次交往和感触,特别记叙了他们被捕后的狱中生活以及遇害的情景,既深情地颂扬了革命青年的革命精神与人品,又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屠杀人民的罪行。同时还抒发了作者怀念烈士、憎爱分明、坚信革命...
-
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什么忘却
为了忘却的记念为什么忘却,,这里的“忘却”,实际上是“摆脱”的同义词,作者要暂时摆脱一下战友牺牲而带来的无比悲痛的心情,作者要化悲痛为力量,以更有效的战斗来纪念死者,因此,“为了忘却”实际上是“为了战斗”,题目的意思即是“为了战斗的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是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创作的一篇杂文。此文是为了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写。作者通过对烈士生平的回忆,赞美他们的伟大精神和崇高的品质;通过和烈士...
-
李广射虎入石故事
李广射虎入石故事,,故事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李广射虎》课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讲李广在夜晚拈弓搭箭,把箭射进石头中的故事。李广射虎是记载于司马迁史记里面的故事,原文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
-
纪念白求恩体会50字
纪念白求恩体会50字,,自从王老师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白求恩同志的动人事迹之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虽然这个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它适合任何时代,历久尔新,永不褪色! 大家都知道白求恩同志是一个来自加拿大的很高明的医生,也是一名伟大的共产党员,光荣的国际主义战士,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帮助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 1、我们学习的我个人认为就是白求恩同志所拥有的毫不利己,专门利...
-
纪念烈士的白花怎么做
纪念烈士的白花怎么做,,我们都知道在清明节或者是一些节日时候,是非常沉重的,而中国则是有祭祀的这种习惯,我们经常会发现在纪念烈士的时候会用白花。这种白花的做法还是非常简单的,就是需要准备抽纸四张,剪刀一把,中等长的细白线一根。把四张白纸叠加在一起,然后像扇子一样把它给叠起来,再选择几根细线固定好,最后就是需要剪刀把平的地方减成三角形,然后慢慢打开就是祭祀用的白莲花了。当你学会了这种白花的制作,以后...
-
鸿门宴456段翻译
鸿门宴456段翻译,,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
-
鸿门宴4段翻译
鸿门宴4段翻译,,第四段翻译: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
-
鸿门宴三四段原文及翻译
鸿门宴三四段原文及翻译,,《鸿门宴》三、四段原文: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